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

上传人:yikuai****ou999 文档编号:89078604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写作素材和参考作文8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热点范文一: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危害无穷“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2、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大学,曾是圣洁的象

3、牙塔;博士,曾是众人仰望的泰山。然而,当他们遭遇“造假”,原有的美丽光环都褪了色。学术造假,甚于其他商品的造假;学术腐败,甚于其他领域的腐败,因为两者动摇了一个国家一各民族发展的科学根基,动摇了知识分子的良心。热点范文二:多自我反思,少用道德绑架别人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视而不见,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女生拒绝让座的理由很充分:二等座

4、车厢,座位并不宽敞,硬要挤两个人,比较勉强;从南充到成都近1个半小时,女生若是让座就得长久站着。所以从法理上说女孩的做法是正确的,凭车票对号入座是市场规则决定的,是她应有的权利,而让座只是一种义务。只是不让座在人情上讲是有过错的,有失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美德。相对的,老人的女儿也要反思。老人与她既购买站票,则表示认同无座乘车的条件。且老人身体有恙,若因“挤坐”而影响病情,对女孩来说也是一场无妄之灾。所以,女生的做法不过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老人女儿横加指责,就有道德绑架之嫌了。正如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也评论说:“若子女真有孝心,上车前买个马扎才多少钱?或者主动提出赔偿三倍票价给让座乘客也成。为了老

5、人健康,愿意多付代价,这是孝;宁可让老人站着等别人发善心,也不愿自己用钱解决,我看这个女儿才真是不孝。”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少不了法理和人情。如果做事时都遵从法理,自己按“理”设定方案,而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也不会遇到麻烦;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就不会对别人生出许多不该发的怨气。如果在遵从法理的基础上,人人再付出点温情,这个社会就美好了。热点范文三:网络直播播出的疯狂网络直播炙手可热,“钱景”甚被看好。继博客、微博、微信之后,直播或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下一个利益丰厚的“大蛋糕”。但伴随着巨大商机的却是丑闻频发、乱象丛生。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低俗化内容见诸报端

6、,网络直播平台的人数成几何倍数增加,却被媒体揭穿为数据造假,虚假繁荣。起初网络直播的目的在于直播游戏内容,讲解游戏赛事进程,丰富广大玩家的娱乐生活。然而,随着直播平台的愈发火爆,直播渐渐地开始“变了味”。点开任意一家视频直播平台,几乎都可以看到花哨的界面、夸张妆容的主播以及奇葩的表演。近段时间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的“吃货凤姐”吃灯泡等视频,就被众多网友质疑。为了“突出重围”,主播们想法设法迎合大众。网络直播逐渐变得无聊化、庸俗化,其内容大多是“娱乐为主,兼顾吹牛卖萌”,多数时候都是讲故事、要钱、唱歌。网络主播们之所以敢屡屡突破道德与法律的界线,是由网络直播的“眼球经济”性质决定的,网友的围观就意味

7、着平台流量与打赏,在“月入百万”传说的刺激之下,网络主播使尽浑身解数,只要能博得网友的关注,哪还管什么法规条例、公序良俗。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被绞死的危险。”网络主播的利润恐怕要远超百分之三百,这也难怪乎他们如此出格乃至疯狂。为了博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是极其危险的: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网络的无聊之风、庸俗之风、低趣味之风充斥的社会,势必让社会失去阳光与健康的活力,被低俗化包裹的青年,势必是萎靡不振的青年,没有未来的青年。热点范文四:“天价鱼

8、”背后的信任危机今年“天价鱼”事件着实让哈尔滨火了一把。一位江苏顾客报料,自己一行在哈尔滨旅游,在导游带领下来到“北岸野生渔村”,遭遇了398一斤的“天价鱼”和短斤少两;商家的说法则是我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至于鱼的重量,因为地方口音的差异,顾客听错了。孰是孰非,观者都期待“官家”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结果,事件却曲折地变成了一场信任危机。当地管理部门介入后的初步结论,基本维持了商家的说法,强调店里有明码标价,就没有违法行为。但接着三天之后,又以擅自改变商铺名称和营业许可到期为由,查封了这家餐厅。对官方的信任叫公信力。当地管理部门关于“天价鱼”事件调查的结果一出,大家对当地官方的公信力锐

9、减。人们质疑调查结果过于草率,且有着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甚至怀疑他们为违法者做“保护伞”。这不能只怪罪群众不相信有关部门,公信力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累积过程。当某些部门一次次、一件件地背离事实、背弃规则后,教大家如何再信任你?我们呼唤诚信,但诚信建设不能只靠空洞的道德说教。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法治建设,让不诚信者付出代价,特别是对坑蒙拐骗者加大处罚力度。其次是官方要重塑公信力,要按法律和政策办事,而不是看重眼前利益而有所取舍。第三是大家逐步积累正能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宽容。诚信,是商家应该遵守的底线。商人想靠“巧取豪夺”发家致富,绝对不是长远之计。信任,是官家应该遵守的底线。官家想

10、“拉偏架”,做不得人心的裁决,必然也会失信于民。而无论是商家还是官家,最终都要遵守法律和政策,秉持道义良心,这样都才能走的更远。热点范文五:网络空间: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网络大国,正在由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截止去年底,我国网民已达到6.88亿,我国网络的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网民带来了“红利”,也成了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业绩。但是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为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顾道德法纪、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关闭的一些网站,由于他们财迷心窍、疏于管理,或不善不会

11、管理,致使部分网站或网络欺诈,或淫秽低俗,或扰乱秩序,或为了迎合点击量,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等等。对于这样的不法商人,故意扰乱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要人人共起而诛之。让有关单位加以严惩,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穷追猛打,打得让他们不敢、不愿再破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止。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网络七条底线”。让我们携起手来,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问题、反映民生,真正担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惟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开阔、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让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天朗气清,越来越生态良好

12、,越来越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惟如此,才能更加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培养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放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网络世界,是我们的新世界,也是我们新的“精神家园”。虽然是虚幻的世界,但也要有维护世界秩序的规则,有在这个家园游走的“底线”。作为个体,加强自律,在网络不制造虚假新闻、不散布谣言,传递正能量;作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不让违法乱纪者有存在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网络“精神家园”才会“风清气正”。高一作文:令人难忘的细节时间剥离出来的回忆,都是最珍贵的最令人难以释怀的。由那一个细节滋生出来的感慨与无奈,却能让人回味良久

13、。我心中的细节,就是我初中时最好的朋友,在相处的三年中,以及最后一次见面时,给我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她的细节。那时我们中考完,聚在一起回了趟母校。大家在叽叽喳喳自己考上了哪所高中,忙得不亦乐乎。毕竟马上就要分离,以后也许也不会再见,我们的心情很快就有些低落。我自觉无趣,偏了偏头看到了她,她盯着地面,碎发挡住了视线,咬着抿成一条线的嘴唇,似乎有难以启齿的话。她一抬头,视线对上,绽开一笑。像堂前桃花一样含着些许哀伤的笑。那天她漂亮的像我第一次见她一样,少了些傲然的惊艳,多了些时间缓缓流淌中冲刷出温顺的无奈。曾经惊艳的像四月的阳光一般的她现在还是如此吗。曾经希望着绝望着挣扎着不苟言笑着的她只给我留下

14、广阔无垠的回忆的原野。然而能够回想起来的却也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细节。我最害怕的就是,时间把她夺走,又要把我记忆里保存着的她遗忘的一干二净。她曾经如此鲜明的存在过单我却没有任何证明她存在过的依据,空余下那些琐碎的细节。她摇摇晃晃着瘦弱的身体提着沉重的水桶,身旁无数人经过却没人帮她提一下。她扎着马尾的黑色长发和她的眼帘一同低垂着听老师的训诫。她在收到意料之外的礼物时稍纵即逝如烟花般美丽的笑。她在听着我叽叽喳喳的说话时安静的波澜不惊的神情。她给我的一切细节都令我无法忘记。干净明艳的像盛开的矢车菊,就像一直倔强的守护着自己的傲气的她一样,让人难忘,让人心疼。她独爱矢车菊,忧郁的深蓝是欧洲天空的颜色,她含着笑说过她对欧洲的喜爱。分别时她送我一幅画,画的是大片大片的矢车菊盛放在梦幻般的原野上。她最后那温柔腼腆的笑,笑得让我心酸不已。曾经与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又身在何方?是否早已消散在风里?憧憬着美好愿景的我们如今又改变了什么呢?没人能回答。我也只能做到,不忘记她给我留下的,令人难忘的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