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447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三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沙市中学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三月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 劳动力需求数量减少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 该直辖市是A. 北京市B. 天津市C. 重庆市D. 上海市【答案】1. C 2. C【

2、解析】【1题详解】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 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2题详解】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

3、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C。【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

4、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4.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

5、的“城归”返乡创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B、D错。【4题详解】“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技能与素质的提升,D对。与性别结构的均衡化、年龄构成的年轻化无关,A、B错。人口数量的提高不表示技能、素质的提升,C错。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7 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下列各。5. 与“北上广”相比,

6、重庆等地()A. 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B. 房地产价格较低C. 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D. 人均消费水平更高6. 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A. 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B. 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C. 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D. 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5. B 6. C【解析】【5题详解】生活成本高是导致流动人口外迁的推力因素,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经济发达程度稍逊,在生活服务设施、城市拥堵方面、人均消费水平方面均不如北上广,房地产价格较低,选B。【6题详解】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承接科技导向型产

7、业人员的转入,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对迁人人口的职业培训应是用人单位或打工人员的自主行为,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选C。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初步统计,2017年春运40天,全国共运送旅客29. 8亿人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 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B.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D.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B. 经济因素C. 生态环境因素D. 政治因素9. 由上述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说法

8、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答案】7. C 8. B 9. 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7题详解】春节前事大量的返乡人流,以城市向农村流动为主;而春节后恰好相反。故选C。【8题详解】从年龄上看,年轻人口迁移比重大;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经常性的、主要的因素;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故选B。【9题详解】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弥补了迁入地劳动力的不足,缩小了

9、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但也会给铁路等交通运输以及迁入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等造成压力。故选C。【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

10、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石油C. 地形D. 绿洲11. 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 光热资源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D. 土地资源【答案】10. D 11. B【解析】【10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故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必备条件,城镇作为人口聚集地,更应满足水源需求才能发展,据此,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在绿洲部位,选D。【11题详解】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

11、热干旱,水源成为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选B。【点睛】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旱,水源成为区域产业分布、城镇分布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成为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外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 导致永泰城中居民外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B.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C. 社会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13. 永泰城中居民外迁,说明当地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B. 资源状况C.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 人口的智力及技术

12、条件【答案】12. B 13.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容量,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12题详解】由题目可知,永泰曾是宜居古城,后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导致的人口外迁,主要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故选B。【13题详解】甘肃省的永泰曾是宜居古城,近几十年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归根结底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导致的,说明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故选B。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4.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科技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文化消费水

13、平的提高,都使得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B. C. D. 15.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B. C. D. 【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资源条件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原因;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环境容量会减小。综合三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

14、报复。据此分析选A。【15题详解】表示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故人地关系最为协调;表示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表示由于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了当地的环境容量变小,故该阶段人地关系最不协调, 据此选C。【点睛】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可不断提高,环境容量会不断加大。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一旦超越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外,从而使环境容量减小。生态环境的平衡是

15、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 图例、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17. 对功能区布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地租水平B. 交通运输C. 人口数量D. 生态环境18. 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 )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答案】16. B 17. D 18. D【解析】【16题详解】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两侧应为商业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