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99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长春外国语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10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2.选择题必须使用选择题必须使用 2B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

2、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 效。效。 4.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3、刮纸刀。 第第卷(共卷(共 6060 分)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 全都发了疯似的” ,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C.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民众购买力低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4、鸦片战争后外国对华倾销总体上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大致有:外国侵华 势力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国商品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尽相符,鸦片走私削弱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最重要 的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但不能说南京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故 C 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中国的商 品输出 2.1872 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 - 2 - 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

5、时 D. 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继昌隆缫丝厂即是该时期民族企业之一,B 符合题意;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A 不正确;C 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与材料无关。 3.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 (单位:万两) 农业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年代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304416944451539696100 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结

6、构的变化 B. 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C. 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 社会结构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大门被打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 开始瓦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加强, 税收逐步增多。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了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故应选 A 项。B 项明 显错误,材料并非主要说明的是农业方面;CD 项错误,财税政策方面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

7、- 3 - 4.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 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 市场扩大刺激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C. 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由入超变为出超 D. 开埠通商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题干现象没有体现资本输出,故 A 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大量入超,故 C 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受国际市场 的需要,江浙地区“乡农卖丝争赴市” “家家置纺车”故 B

8、项正确;“置纺车”说明仍是手工生产,不是机器 生产,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5.下表为 1853 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国名人口棉纺织品消费量比例 中国3.6 亿人均 0.75 便士 1 洪都拉斯14600 人人均 934.5 便士 1246 A.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C.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D. 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洪都拉斯 【答案】A 【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人均棉纺织的消费量明显低于洪都拉斯,结合材料中所给时间特征 1853 年再结合当时中国的 史实可知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A 项

9、正确。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表格无 法体现清政府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排除 C。材料无法推断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洪都拉斯,排除 D。所以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首先读懂表格数据的内容,然后联系所学知识逐一排除 选项即可。 6.20 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 - 4 - 条约 ,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 。这一条款的施行 A. 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B. 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 C.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 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答案】C 【解析】 “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

10、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即允许列强在中国各处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向 中国的资本输出,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 正确,D 错误; 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这一条款,进一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疯狂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 错误。 7.1922 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 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 王”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B.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11、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吴蕴初借发展“国货”打开产品销量,反映了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故 B 项正确。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发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对华贸易 优势逐步衰弱,而是强调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排除 C。材料中提到“博得爱国名声” ,不能表明其 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排除 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 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愛国名声” ,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 案。 8.193

12、8 年 10 月 24 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 宜岛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 文物。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以“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 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 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 5 - D.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答案】D 【解析】 根据“日本攻陷宜昌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座空城”可知, “宜昌大撤退”保存了我国的工业、科研机构,为抗 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 D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只

13、是反映宜昌工业内迁,无法体现西部工 业水平领先全国,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宜昌工业内迁,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 C。 9.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 、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 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 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 家厂矿或 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 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D.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 1935 年、 “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

14、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 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来抵御日军侵略,故选 C;A 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当时中央红军已经 战略转移到陕北,排除 B;D 是洋务运动,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 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A. 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B. 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 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 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华沙条约是苏联针对美国成立的北

15、约而设立的军事组织,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 成,故 D 项正确;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A 错误。华约属于军事组织,不会防止军国主义复辟,故 B 项错误;华约和北约均不是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故 C 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美苏争霸的原因是多 - 6 - 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更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竞争、军备竞赛、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 盾因素。 11.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 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 有助于美国战后经济恢复 B.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6、 C. 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 D. 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见马 歇尔计划一方面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美国的政治利益即遏制社会主义、对抗苏联,加剧 了冷战局面和欧洲分裂,故 C 正确;A.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二战中本土远离战场,经济未受到破坏,反而 大发战争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西欧战后经济恢复,故 A 错误;B.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 标志是 1955 年华约建立,故 B 错误;D.根据“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 世界分化的催化剂” ,可见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只符合题干的部分意思,题干的主旨是凸显马歇尔计划 的双重性,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 12.1961 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B. 古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