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82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6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统招班)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山江湖山江湖”协作体协作体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统招班)历史试题(统招班) 满分:满分:100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 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 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C.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夜寝早

2、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说明农民不怕辛劳、生产积极性提高。依据所学 知识可知,这是春秋时期土地私有的出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带来的结果,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说的是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未涉及生产力和金属工具,故 A 项错误;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不是彻底瓦解,故 C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 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说明春秋时期 随着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私有的出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

3、富者 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D. 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田制”指的是 - 2 - 均田制,均田制主要是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这样也就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也有利于农业的恢 复与发展,故 D 项正确;均田制是北魏时期开始实行的,故 A 项错误;均田制只是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 种而非把全

4、部土地平均分配,故 B 项错误;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土地兼并现象是不会消除的,故 C 项 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驱使庄户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 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B.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C.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D.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 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

5、,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可以看出,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 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这说明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故 C 项正 确;庄园经济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故 A 项排除;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 业相抗衡与题干所给材料中“时有发生”不符,故 B 项排除;庄园中的冶铁、制盐等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 争的情况时有存在,但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故 D 项排除。 【点睛】 “使唤他们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 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

6、况时有发生”是关键信息。 4.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 ,而不是孤立的 “点” 。这说明 A.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 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 “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可以体现明代江南市镇发展到一定规模, - 3 - 向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市场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状况,没有体现出 江南经济的地位与政局变化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发展的

7、有利条件,但是不能反映材 料中江南市镇呈现“网络”的特点,故 C 项错误;“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 与题目中的江南市镇不符,故 D 项错误。 5.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 B. 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C.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 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是传统礼仪制

8、度的代表,因此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 C 项正 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青铜器是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故 A 项正确;青铜兵器是当时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故 B 项排除;商周时期已有少量的青铜农具,故 D 项错误。 6.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B.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C.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可知允许官营的产 品可以被人贩卖到民间

9、市场,故 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排除;材料“于 东京置场货卖”说明 C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故 D 项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 ,紧扣 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7.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 ,有 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帐” ;另一 - 4 - 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 A. 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煤矿的近代企业

10、属性 D. 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股合伙” “窑户”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模式, “受雇佣的“窑夫” ”表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体 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是股份制,但并不是生产社会化趋势,故 A 项错误; 近代化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机器大工业生产,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的信息, 故 D 项错误。 【点睛】资本主义萌芽最大特点是雇佣关系,材料中“受雇佣”是解题的关键。 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 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11、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反映出餐饮业的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 D 项。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 A 项;宋高宗的召见,是对 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 D 项。 9.有学者指出,明清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 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 ”该学者意在 A. 说明

12、徽商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强调程朱理学对乡村渗透 C. 描述明清徽商的豪奢生活 D. 指出明清缺乏社会转型的动力 【答案】D - 5 - 【解析】 【详解】从材料“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可以看出,明清徽商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 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从而使得生产领域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动力, 无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转型,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徽商的政治地位的状况,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 有体现理学的影响,故 B 项错误;“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并不是豪奢生活的体现,故 C 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

13、,以及提倡程朱理学” 。 10.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 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是因为汉代 A.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B.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C.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D.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战国以来形成的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种种可能在汉代遭到了遏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 是自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经济集权加强,严重压制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 错误,汉代并未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汉代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曾一度高度繁荣,故 C 项错误

14、;汉代 虽有过社会动荡,但整体上是稳定的,故 D 项错误。 11.道光二年(1822 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 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 ”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 A. 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B. 官府的大力支持 C. 三角贸易的形成 D. 一口通商、垄断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州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又容许广州一 口通商,由于贸易垄断,十三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故 D 项正确,B 项排除;十三行的兴盛与民间贸易和三 角贸易无关,故 AC 项排除。

15、 12.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 蔽大洋而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明代 - 6 - A. 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 B. 朝贡贸易迅速发展 C. 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 地方政府主宰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禁令之下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 上”体现了海禁政策下,民间海外贸易未能禁止,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间贸易,不是朝贡贸易,故 B 项排除;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一直实行,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政府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故 D 项 错误。

16、【点睛】材料“禁令之下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 上”是解题的关键。 13.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 16 世纪中期17 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 3.7 17 世纪中期19 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 12.3 18 世纪初期18 世纪末期英国 0.09 A. 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 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D. 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政策严格限制中国 对外贸易,而对外国商人的限制比较少,这说明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故 C 项正确;到 18 世纪末期,由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中国经济落后于英国了,排除 A;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 7 - B;由材料中“日本” “菲律宾”来看,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