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73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说明小农经济中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本题选择B。A说法材料中没有提及;C不符合材料原意;D材料中没有反映

2、。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特点【名师点睛】古代的农业经济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此外,还需了解农业经济的三个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A. 农户缴纳的赋税B. 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C. 地主缴纳的赋税D. 商人缴纳的赋税【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封建

3、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户缴纳的赋税,封建统治者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答案为A项。我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手工业者、地主和商人缴纳的赋税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来源”,排除B、C、D项。3.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A. 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 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 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D. 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统治者在立春采取一些重视农业

4、的仪式以劝导农业生产。所以A直接符合题意。结合所学,铁犁牛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立春祭祖和东汉制瓷业的相关信息,所以C、D不选。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铁犁牛耕4. 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A. 牛尊的制作材料上B. 牛尊的腿上C. 牛尊的鼻子上D. 牛尊的背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理解。牛尊的鼻子上的铁圈,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这主要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所以选C。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

5、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材料的能力。农业税的“消”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

6、断增长,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点睛: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构上看,农业税的比重在降低,但是并不是农业生产的削弱的结果,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政府越来越依仗非农业税。北宋处在我国社会变革的前夕,但是由于我国的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宋明理学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始终在封建的老路上行走未进入近代的大门。6.江南某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珐琅瓷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A. 唐代B. 元代C. 明代D.

7、 清代【答案】D【解析】【详解】珐琅瓷是清朝时期出现的瓷器,在“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珐琅瓷等货品”中出现最晚,因此材料中的情景最可能出现于清代。故答案为D项。清朝之前还没有出现珐琅瓷,唐代、元代和明代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场景,排除A、B、C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提及的商品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来确定,在“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珐琅瓷等货品”中出现最晚的是珐琅瓷,而珐琅瓷是清朝时期出现的瓷器,当然材料反映的场景只能是在清朝时期才会出现。据此确定答案。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

8、国的青铜器主要是A. 礼器和兵器B. 农具和酒器C. 礼器和农具D. 兵器和农具【答案】A【解析】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乐府钟是礼器,三角援戈是兵器,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故A项正确;图片没有农具,故BCD项错误。8. 汉代大将军周亚夫因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遭汉景帝的治罪。汉景帝治罪周亚夫的主要罪名可能是:A. 违背国家禁止厚葬的规定B. 违背皇家专用产品不许作为商品出售的规定C. 泄露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D. 违背了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规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汉代大将军周亚夫因从

9、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能出售,所以汉代大将军周亚夫才会遭汉景帝的治罪。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9. 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汉朝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所以答案选B。A不符合所学,排除;CD在秦朝之后,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

10、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10.汉初时,政府规定“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禁令松弛,北宋时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及其子弟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反映出A. 朝廷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B.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冲击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 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是加强期,而唐宋不过是松动期,并没有放弃,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工商业者入仕由禁止到逐渐放宽,这说明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商业的发展冲击了原有体制,故B项正确。中国古

11、代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地位不可能平等,故C项错误;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而是表象,故D项错误。11.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A. 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C. 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 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来看,说明当时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商品种类较多,市场上商品丰富,因此诗句反映出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故答案为D项。会馆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北宋时期商品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12.电视剧走西

12、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A. 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B. 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C. 商业发展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D. 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因为重农抑商的松动在清末。B错误,因为它与商帮关系不大。D错误,因为材料中未能体现雇佣关系,而C说明了商帮的特点,所以C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3.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

13、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妨碍了中国产品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正确;海禁政策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14.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

14、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A. 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B.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C.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D.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在与轮船招商局的竞争中失败,“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反映了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夹缝”,也没有反映洋务企业艰难生存,排除B。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仅凭

15、轮船招商局一家企业无法推断出整个洋务企业的实力,而且洋务企业实力远低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5.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A.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B. 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 封建经济被资本主义经济取代【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等信息来看,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工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即材料信息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故答案为A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现象说明中国半封建程度加深,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