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71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页,共100分.注意事项: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

2、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分封制”既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所以,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指分封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吕氏春秋重己篇记载大力士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dn,尽),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jun,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与之大致同时代的是A. 田庄手工业发达B. 铁农具的使用C. 曲辕犁得到推广D. 郡县制普遍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

3、使用,而和牛耕使用大致同时代的是铁农具的使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田庄手工业发达是在汉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曲辕犁得到推广是在唐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制普遍确立是在秦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产生的有法律总统议员最高法院法官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民投票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产生。故答案为C项。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产生,排除含有或的AB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

4、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本题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均可。4.依据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下表中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应是项目德国法国元首的产生议会两院联席会议议会的组成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内阁的产生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元首与议会关系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A. 选民普选、联邦议会与各省议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对议会负责B. 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

5、、召集和解散议会C. 世袭继承、参议院和众议院、皇帝任命、召集和解散议会D. 选民普选、参议院和众议院、议会选举产生、召集和解散议会【答案】C【解析】德国国家元首是世袭的皇帝,内阁由皇帝任命,皇帝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法国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5.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A. 开始形成民间集市夜市B. 江南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C. 政府放松了

6、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D. 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答案】C【解析】【详解】夜市的出现最早是在唐朝,故排除A项;江南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政府放松了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故选C项;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项。6.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C. 由于鸦片大

7、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但“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即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且也不是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排除。CD项属于客观原因,与材料设问内在的、人为的原因不符,排除。7.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8、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宋朝时期通过立法保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税制的变化,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宋朝对土地买卖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繁荣。8.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

9、这表明他A. 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 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C. 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 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允许商人大兴土木、分有余以补不足”等字眼意在强调奢侈在一定程度上是是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够促进市场发展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抑商,反而是允许商人大兴土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主张警惕奢华之风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奢华之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乾隆皇帝不会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选项C错在曲解了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当今历史

10、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9.1937年3月,国民政府提出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并分别以甲、乙两案,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以及全面的备战部署。国民政府此举A. 规划了对日防御战略的方针B. 确立了对日消极抗战的构想C. 完成了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D. 创造了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答案】D【解析】“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

11、北”“全面的备战部署”的信息说明国民党并不是消极抗战,这一备战显然有利于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的创造,故D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没有进入防御作战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设想两种作战方针,并没有说要执行消极抗战策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布局阶段,不是全面抗战后,故C项错误。10.1961年底,全国开放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这种情况表明A.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B. 政府注意发挥市场调节功能C. 原有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D. 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随

12、之建立。此时开放集市贸易和自由市场,显然政府在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调整主要是调整的工农业比例,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会化的体制并没有得到解决,故C项错误;市场的调节不符合经济建设中工农业均衡发展的实验,故D项错误。11.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材料中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是A.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B. 雅典民主政治确立C. 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13、D. 首创了陶片放逐法【答案】A【解析】“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等字眼体现的是梭伦改革,而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确立是克里斯提尼改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是伯利克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首创了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12.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

14、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材料中的“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后”A. 权利受到十二铜表法的保护B. 权利受到习惯法的保护C. 权利受到万民法的保护D. 权利受到民法大全的保护【答案】C【解析】“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等字眼说明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而帝国时代的法律是万民法,所以权利应该受到万民法的保护,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均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民法大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故本题选C。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13题16分,14题22分,15题14分,共52分。13.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卓越贡献,从中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包括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政府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但又不消极等待在谈判过程中,他则始终清醒地估计到美国干涉造成战争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因此当出现僵局时,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妥善考虑适当的让步极力避免谈判破裂。曲星试论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外交材料二 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思想,就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形成的(周恩来)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一纲”就是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