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70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春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4分,52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 播种方式的变革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铁犁牛耕发展D.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图片中的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即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故本题应选D项

2、;题目中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均为耕作工具,故排除A项;题目中未涉及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排除B项;C项无法反映题目中的石器“耜”,故排除。2. 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B.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C.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 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B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比较片面

3、,没有认识到小农经济的作用;C项错误,小农经济下家庭结构较为稳定。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3.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之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的耕作技术,即通过精细化耕作来提高单位亩产量。反映的古代中国农业生的锄耕技术,符合题意,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灌溉技术,符合题意,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施肥技术,符合题意,

4、是古代农业的灌溉与施肥技术,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D项。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点评:本题以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为切入点,既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也考查到了农业生产技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从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基本模式等方面考查。4.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工商食官”指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故A正确;材料表明官府垄断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无关,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庭手工业,C时间不符

5、合题意,排除;材料“工商食官”只表明手工业和商业都被官府垄断,不能反映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D错误。5.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重视B. 工匠积极性高C. 中央集权的作用D. 市场需求【答案】C【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集中生产。他凭借政府的权利,集中大量优秀工人,生产不计成本,采用上等原料,故产品大多美观。官营手工业一直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6.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

6、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A. 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B.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可以看出“抑工商”、“鄙视工商业”这一观念;又根据材料,清代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

7、市民无异,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可知士商相混,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不等同于“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C项明显与史实不相符合,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7.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代严厉限制商人购买土地,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此政策有利

8、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项正确。此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符合题干,排除A。商人购买的土地不一定是国家土地,排除C。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8.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实行“物勒工名(将器物制造者的名字刻在器物上)”制度,几乎涵盖了当时各个手工业部门。这实际上反映了A. 官营产品的盗卖严重B. 官营产品难以保证质量C. 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D. 国家注重垄断市场经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物勒工名”是指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实质上体现了官营生产的管理严格,C项正确

9、。题干没有体现官营产品盗卖的相关信息,排除A。“物勒工名”的制度,是为了保证质量而实行,排除B。官营手工业产品是满足官府和贵族的需要,没有进入流通市场,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前提“官营手工业”,一个中心意思“物勒工名”。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10、”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排除ABC,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1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A. 1921年B. 1927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铁壁合围难突破”可知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材料“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舵手一易齐

11、桨橹”可知红军长征期间的湘江战役和遵义会议,故可知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1935年,故C项正确。1921年中共成立,尚未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排除A。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中共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与材料信息“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不符,排除B。1945年中共领导核心处于延安,与材料“红都”“湘江”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信息“铁壁合围难突破” “红都”“湘江”等,结合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11.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

1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B. 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C. 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D. 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体现了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故答案选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于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排除A;题干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中国局部抗战,排除B;题干没有提及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点睛:根据题干的叙述可知约翰拉贝日记和照片都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比较强,可以进行史料研究。1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

13、,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空想性B.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C. 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D. 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也日益暴露,这就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历史的错误,也不是早产儿,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相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掌握的程度和驳斥错误观点的能

14、力。很显然,此观点错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认为其是历史的误会和早产儿,用我们掌握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方面的条件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则不难驳斥这一观点。13.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A. 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 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D.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

15、的“尽历史责任”指的是反抗卖国的资产阶级梯也尔政府,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限制资产阶级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历史责任”无关,故排除ABD。点睛:通过材料关键词“镇压”,明白材料对当时执政的政府持否定态度,则对巴黎公社的行为持肯定态度,故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爱国主义色彩。阅读材料时,注意材料的语气和情感色彩。二、非选择题(48分)阅读下列材料: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旧五代史周太祖纪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