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68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Na-23 一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52分。)1.关于核素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B. 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C. 该核素的中子数为8D. 该核素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答案】A【解析】分析: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进行解答。详解: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其中子数=14-6=8,则A.14为该核素的质量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A错

2、误;B碳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6,B正确;C该核素的中子数=14-6=8,C正确;D.能发生衰变,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质量数与质子数、质子数的表示方法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A选项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2.下列气体为红棕色的是A. SO2B. NOC. NO2D. NH3【答案】C【解析】【详解】A. 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不符合;B. N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不符合;C. NO2是红棕色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符合;D. 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不符合;答案选C。3. 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具有强腐蚀性B. 能用于干燥氨气C. 能使蔗糖变黑D. 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正确;B、浓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错误;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蔗糖变黑,正确;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正确。考点:考查浓硫酸的性质。4.下列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 氟B. 氯C. 磷D. 硅【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同周期、同主

4、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判断。【详解】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ClPSi,即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答案选A。【点睛】明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角度和方法。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C. 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D. 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 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B.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

5、C. 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即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答题时需要灵活应用。6.18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迄今人类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6、素种数相近B.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为主族、副族、第族和零族C. 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D. 人们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答案】A【解析】A、迄今人类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多于非金属元素种数,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0族和VIII族共16个族,故B正确;C、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为7个周期,分为短周期、长周期,短周期为一、二、三周期,其余为长周期,故C正确;D、人们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故D正确;故选A。7.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7、是A. 化学反应必伴随能量变化B.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 可燃物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都是典型的放热反应D. 燃煤发电不需经过其它能量转换过程,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解析】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故A正确;B、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可燃物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都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故C正确;D、 燃煤发电需经过化学能转成热能,再转换成机械,再转成电能,不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D。8.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

8、 酸性:HClO4H2CO3HClOB. 金属性:MgCaBaC. 热稳定性:HBrHClHFD. 沸点:HFH2ONH3【答案】A【解析】【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酸性:HClO4H2CO3HClO,A正确;B.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MgCaBa,B错误;C.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热稳定性:HBrHClHF,C错误;D. HF分子间比氨气分子间更容易形成氢键,等物质的量的氟化氢和水中,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比HF多,则沸点:H2OHFNH3,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

9、律的应用,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氢键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变化规律。只有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才能形成氢键,需要注意的是氢键不是化学键。9.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推测ACa与冷水易反应,Mg与冷水较难反应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B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Si与Cl形成共价键C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A族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D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Ca与冷水易反应,Mg与

10、冷水较难反应,因此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A不选;B、一般情况下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因此Si与Cl形成共价键,B不选;C、第A族元素的单质铅是金属,不是半导体材料,C选;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因此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不选;答案选C。10.根据下表第一电离能数据判断:最有可能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卤素原子是卤素原子FClBrI 第一电离能(kJ/mol)1681125111401008A. FB. ClC. BrD. I【答案】D【

11、解析】【详解】一般情况下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一电离能数据最小的是碘,所以最有可能生成稳定的单核阳离子的元素是碘,故答案选D。11.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 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即K层电子为2,L层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氧元素,由元素在周期

12、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氮元素,Z为硫元素,W为氯元素,据此分析判断。【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Y、Z、W分别是N、O、S、Cl。则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YX,所以Y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YZ,故C正确;D、X与Y形成的化合物NO不溶于水,故D错误;故答案选D。12.105、101kPa时,甲烷、乙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烃80mL与过量O2混合并完全燃烧,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混合气体总体积增加了30mL。原

13、混合烃中乙烷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方程式CH42O2CO22H2O、C2H43O22CO22H2O可知甲烷和乙烯在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设乙烷的体积为x,则根据方程式可知2C2H67O24CO26H2O V2 7 4 6 1x 30即2/x1/30解得x60,所以原混合烃中乙烷的体积分数为60/80100%70%,答案选D。13.在1L浓度为0.2molL-1 Fe(NO3)3和1.5molL-1 H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9.2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 LB.

14、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c(Fe3+)=21C. 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溶解19.2g铜D. 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溶解16.8 g铁粉【答案】C【解析】【详解】原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39.2g铁粉的物质的量是39.2g56g/mol0.7mol。由于氧化性为硝酸铁离子氢离子,先发生反应:Fe+4H+NO3Fe3+NO+2H2O,0.6mol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消耗0.6mol铁,同时消耗2.4mol氢离子,生成0.6mol铁离子、0.6molNO。反应后剩余0.1mol铁、0.6mol氢离子,此时溶液中共有0.8mo

15、l铁离子,再发生反应:Fe+2Fe3+3Fe2+,0.1mol铁反应消耗0.2mol铁离子,生成0.3mol亚铁离子,剩余0.6mol铁离子,没有铁剩余,不会产生氢气。则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没有氢气产生,A错误;B. 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c(Fe3+)n(Fe2+)n(Fe3+)0.3mol0.6mol12,B错误;C. 反应后的溶液中能够与铜反应的是0.6mol铁离子,根据方程式Cu+2Fe3+Cu2+2Fe2+可知还可以溶解0.3mol铜,质量是0.3mol64g/mol19.2g,C正确;D. 反应后的溶液中能与铁反应的是0.6mol氢离子和0.6mol铁离子,根据方程式Fe+2Fe3+3Fe2+、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