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63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9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阆中中学高阆中中学高 2018 级级 2019 年春三月月考年春三月月考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总分(总分 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50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 5 5 页,满分页,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5050 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第卷(单项选择题共卷(单项选择题共 7575 分)分) 一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

2、择题(757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 如“鞭春牛” “送春牛图”及“舞春牛” “唱春牛” “跳春牛” “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主题的民俗文化。 “春牛”民俗文化的形成主要缘于 A.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B.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C.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是古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衍生出“春牛” 文化,A 选项符合题意。牛耕文化主要与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有关,与小农经济这种模

3、式无关,B 选项排除。 牛耕文化与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无关,C 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2.“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 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铁犁牛耕 C. 耜耕 D. 耦犁 - 2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 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 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B 意味着采用铁

4、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排除;C 即石器锄 耕,排除;D 是两牛犁耕法,排除。故本题选择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 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土地私有制度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而土地之所以能 够被兼并,其根源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 B 正确;A、D 两项的表述均由 B 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本 原因不符,排除;面对土地兼并现象,封

5、建政府曾采取施进行抑制,故 C 错误。 4.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 A. 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B.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 C. 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D. 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 【答案】C 【解析】 - 3 -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体现的是二牛抬杠技术,右图属于播种工具,材料说明的是西汉时 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生产技术改进的重视,A 选项排除。材料与 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的特点无关,B 选项排除。曲辕犁是在唐朝时期出现的,D 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

6、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准确把握。 5.“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 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状态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可知体现的是中国 古代手工业附属于中央政府管理,属于官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分工明确,具有专业化的特点,C 选项符合题 意。工场手工业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A 选项排除。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属于农耕经济的补充,B 选 项排除。私营手工业产品主要

7、面向市场,因此材料与私营手工业无关,D 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准确把握。官营手 工业具有规模大、分工细、生产不计成本、主要为皇室和贵族服务等特点。 6.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清代唐英在陶 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 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 景德镇历史悠久 D. 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答案】A

8、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可以看出雇佣关系 在手工业中普遍产生,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反映的只是手工业领域的变化,不能 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艺技术的发展 状况,排除 D 项。 - 4 -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名师点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指明清时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 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中

9、,机户 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已无人身依附关系。 对于此类试题,主要看是否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并且是一个行业比较普遍地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 7.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 出( ) A. 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 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以看出,家庭手 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

10、切。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8.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这 反映了司马迁 A. 主张农工商并重 B. 主张“工商食官” C. 坚持“重本抑末” D. 肯定“重义轻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不发展农业就没有食物可吃,不发展手工业就没有用的东西,不发展商业就 没有货物的流通,因此“农工商并重”非常重要,A 项符合题意。 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 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

11、散。 ”这主要是说明 A. 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 B. 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5 - C. 唐代商业经济发达 D. 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 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而散。 ”这反映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成就 10.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 是由中国晋商开辟

12、的绵延清代 200 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 。这反映出清代 A. 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故 A 项错 误;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故 B 项错误;材料所说 “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 C 项正确;清朝时期,中国未出 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13、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商业活动 【名师点睛】 明清“商帮”“商帮”是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会所进行联络的地域性的商人集团。著名的 商帮有晋商和徽商。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其活动促进了商品流 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有的还将商业资本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成长。明 清的商帮毕竟是封建性的商帮,它依靠官府的支持 - 6 - 进行经营,积累的巨额资本又多用于购置土地,奢侈消费,甚至货币窖藏,最后也就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 走向衰落。 11. 高王凌在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中指出:在南海县九江乡,明末清初已是鱼塘十之八,田十 之二,力农本务无

14、几。材料反映出( ) A. 农业经济的衰退B. 农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C. 自然经济的解体D. 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无几”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D 项符合材料; A、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 C。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2.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 ,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 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B. 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C. 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D

15、.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徽商不把资金投入市场扩大再经营,而是“大兴土木” ,修豪宅。显然不利于资本扩大再生产,抑制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故 D 项正确;封建专制统治直到建国之后土改才得以消灭,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经 济的影响,故 B 项错误;C 项主要是从社会风气角度阐述,题干主要是从经济角度设问,排除 C 项。 13.1686 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 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 “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 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16、 。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C.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 选项符合 - 7 - 题意。禁止中外贸易往来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限制,A 选项排除。维护外商经济利益的说法不符合史 实,B 选项排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被打破的,D 选项排除。 14.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 ,有 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帐” ;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 。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B. 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 C. 煤矿的近代企业属性 D. 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