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57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学年度(下下)第一次月考第一次月考 高高 2021 届地理试题届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和第和第 IIII 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两部分两部分. .第第 I I 卷卷 1 1 至至 4 4 页页, ,第第 IIII 卷卷 5 5 至至 6 6 页。页。 2.2. 全卷满分全卷满分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3.3. 只交答卷(或第只交答卷(或第 IIII 卷)卷) ,第,第 I I 卷学生带

2、走,以备讲评。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下图示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含预测) ,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小 题。 1. 图中 a、b、c 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 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 20152020 年间 B. b 曲线自

3、2015 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 20102015 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 2025 年以后 【答案】1. A 2. D 【解析】 - 2 - 【1 题详解】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根据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 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可知,a 表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应大于 0,自然增长率可以小于 0,故 b 为人口死 亡率,c 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故 A 正确。 【2 题详解】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应出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由正数转为负数的年份,读图可知约在 2025 年;2025 年 以后人口自

4、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 2025 年以后,故 D 正确、A 错误。b 曲线表示 人口死亡率,2015 年后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所致;20102015 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符合“低 低低”模式为现代型。故 B、C 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楚人口的出 生率与死亡率大于 0,自然增长率即可大于 0,也可小于 0。第二小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增长率与人口总 量的关系,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数转为负数的年份,人口总数最大;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数转为正数的 年份,人口总数最小。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

5、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小 题。 3. 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 空间情况优越B. 矿产资源更丰富 C. 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 草场资源更丰富 4. 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 B. C. D. 【答案】3. C 4. B 【解析】 【3 题详解】 北方地区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草场资源条件均不如西北地区优越,但是,经济、技术水平高,对资源利用 效率高,故答案选 C。 - 3 - 【4 题详解】 青藏地区耕地资源较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人口迁移并不能有效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提高科技水平能

6、 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养活较多的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答案选 B。 下图示意 1970 年至 2040 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5.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 年B. 2000 年C. 2015 年D. 2025 年 6.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5. C 6. A 【解析】 试题分析: 【5 题详解】 从图示可以劳动力的人口增长率在

7、不断下降,但只要增长率为正值,说明劳动力人口不断增长,当增长率刚 好为零时 ,劳动力人口达最大值,图中显示 2015 年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为 0,故选 C。 【6 题详解】 从上世纪 90 年代年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 至负增长的状况,选 A。 【考点定位】人口的年龄结构及人口问题。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掌握中国人口变化的原因及趋势是做题关键。 人口专家依据 1990 年的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了 2050 年我国四省区 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 4 - 7.

8、依据图中信息,2050 年前后四省区劳动力短缺最突出的是 A. 广东B. 江苏 C. 广西D. 贵州 8. 人口专家对预测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导致 19902050 年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老年人口基数大B. 自然增长率为负 C. 省际人口迁入多D.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答案】7. C 8. C 【解析】 试题解析: 【7 题详解】 注意图示表示柱状比重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即柱状为正数、且比重最高的为老龄化 问题最严重,即劳动力相对最短缺,为图示广西。 【8 题详解】 广西、贵州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故老龄化现象突出。而广东省则因为经济相对

9、发达,吸引 大量青壮年迁入,故老年人口比重降低。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 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 ,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 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9. “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 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 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 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10.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 政策支持B. 交通改善C. 人口老化D. 逆城市化 - 5 - 【答案】9. A 10. B 【解析】 “工作在北京”的

10、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 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交通改善,来往于双城间,速度快, 用时较短。 【9 题详解】 “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A 对。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不是主要原因,B、D 错。北京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C 错。 【10 题详解】 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交通改善,来往于双城间,速度快,用时较短,B 对。政策支持不能保证上班族适宜在双城间流动,

11、A 错。 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工作、居住在双城间流动,与人口老化、逆城市化无关,C、D 错。 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1. 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A. B. C. D. 12. 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A. 工业区、批发市场B. 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 高速公路、工业区D. 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答案】11. D 12. C 【解析】 试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影响因素。 【11 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高线稀疏,

1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 - 6 - 农耕,D 正确。 【12 题详解】 从图中看,高速公路经过市区,会干扰城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城市西北部工业区,位于河流上游,污染 水源,布局不合理,C 正确;批发市场位于城郊,地价低,位于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布 局合理。 【点睛】 工业区一般布局主要考虑地租、交通和环保三个要素;一般位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是市区外缘 地租低,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轻对市区污染;临河、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 运出;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少对市区污染。 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

13、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 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 400800 米(510 分钟步行距离)为半 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 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3.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 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 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 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 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4. 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 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 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

14、格 C. 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 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13. A 14. D 【解析】 - 7 - 【13 题详解】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 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城市紧凑布局,避免了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是步行化城区建 设的主要目,A 正确;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问题,B、C、D 错。选 A 正确。 【14 题详解】 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公交出行,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 正确; 公交是客运,

15、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 错;发展公交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 错;城市 没有密布的商业网点,有核心商业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 错。选 D 正确。 【点睛】新城市主义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 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 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 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15.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

16、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 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据图推断( ) A. 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 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 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 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甲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少,不可能是公共服务设施,A 错;乙区出行能耗高、出 行次数多,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 对;丙区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少,不可能商业网点等 级低,C 错;丁地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多,可能为中心商务区,但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中心商务区之 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昼夜差异不大,D 错。答案选B。 - 8 -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 【名师点睛】从题干中理解新概念“出行能耗”的含义,从图中提取从居住区到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 的出行能耗和出行次数,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特点,即可解答。 如图示意 20012011 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6. 200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