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53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4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绵阳市高中绵阳市高中 2016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H 1 1 C C 1212 N N 1414 O O 1616 CoCo 5959 GeGe 7373 AgAg 108108 I I 127127 1.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出土的青铜礼器司母戊鼎是铜和铁的合金 B. 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光电池 C. 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 火箭推进剂使用煤油-液氧比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

2、环境污染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青铜,是铜锡合金,故 A 错误; 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光电池,故 B 正确; C环氧树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C 正确; D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所用火箭的燃料是液氧和 煤油,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料毒性小、污染少,有利于环保,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2.按第 26 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了准确值 6.022140761023。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18 gT2O 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12NA B. 用 23.5gAgI 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

3、子数目为 0.1NA C. 标准状况下,2.24LCl2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 Cl数目为 0.1NA D. 1mol 某烷烃 CnH2n+2(n1)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3n+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8gT2O 的物质的量为=mol,mol 该水分子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12=mol,故 A 错误; B胶体微粒不是单个的分子,而是多个 AgI 的聚合 - 2 - 体,因此无法计算用 23.5gAgI 与水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数,故 B 错误; 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且生成的是 HCl 和 HClO,故溶液中的氯离子个数小于 0.1NA个,故

4、C 错误; D1molCnH2n+2(烷烃)中含有(n-1)mol 碳碳键和(2n+2)mol 碳氢键,总共含有(3n+1)mol 共价键,含有共价键 数为(3n+1)NA,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B,要注意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离子)的聚合体。 3.共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称为桥环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桥环烃二环2.2.0己烷的 碳原子编号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桥头碳为 1 号和 4 号B. 与环己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 二氯代物有 6 种结构D. 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共用两个

5、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称为桥环烃,共用的碳原子称为桥头碳,中桥头 碳为 1 号和 4 号,故 A 正确; B. 二环2.2.0己烷的分子式与环己烯相同,均为 C6H10,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 正确; C. 二环2.2.0己烷二氯代物有:取代 2(或 3、5、6)上的 2 个氢原子;取代 1 和 2 上各 1 个氢原子;取代 1 和 3 上各 1 个氢原子;取代 1 和 4 上各 1 个氢原子;取代 2 和 3(或 5 和 6)上各 1 个氢原子;取代 2 和 5 上各 1 个氢原子;取代 2 和 6 上各 1 个氢原子;共 7 种结构,故 C 错误; D. 分子中含有,为四面体结构,分子中

6、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 CD,C 中书写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可以使用定一移二的方法解答,需要注意 1 号碳原子上有 1 个氢原子,2 号碳原子上有 2 个氢原子;D 中要注意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饱和碳原子(包括: -CH3、-CH2-、)中的一种,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就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将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分离 - 3 - B. 只用 Na2CO3溶液来鉴别 CaCl2溶液、AlCl3溶液和稀硫酸 C. 为检验某品牌食盐中是否加碘,将样品溶解后滴加淀粉溶液 D.

7、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其中含有 Si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与乙烯反应,而甲烷不能,但甲烷可溶于四氯化碳,应选溴水、洗气分离,故 A 错误; B碳酸钠与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AlCl3溶液也生成白色沉淀,但同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现 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 正确;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与碘的化合物无明显现象,故 C 错误; D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也可能为硅酸,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5.锌电池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化学储能装置。VS2/Zn 扣式可充电电池组成示意图如下。Zn2+可以

8、在 VS2晶体 中可逆地嵌入和脱除,总反应为 VS2xZnZnxV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不锈钢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 Zn2e= Zn2+ C. 充电时锌片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D. 充电时电池正极上的反应为:ZnxVS22xexZn2+=VS22xZ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结合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锌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因此放电时,锌为负极,涂 VS2 不锈钢为逐渐,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放电时不锈钢箔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A 正确; B. 放电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反应

9、为 Zn2e= Zn2+,故 B 正确; C. 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充当阴极,因此锌片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 C 正确; - 4 - D. 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的正极充当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6.2019 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的第 150 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 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X 与 W 同周期相邻, 四种元素中只有 Y 为金属元素,Z 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 的氢化物中只存在极性共价键B. Z 的

10、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 X 与 Y 的化合物可发生水解反应D. Y 与 Z 的化合物熔融电解一定得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一种核素可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W 为 C 元 素;X 与 W 同周期相邻,则 X 为 N 元素;Z 的单质为黄绿色气体,Z 为 Cl 元素;四种元素中只有 Y 为金属元 素,则 Y 可能为 Na、Mg、Al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W 的氢化物为烃,烃中可能存在非极性共价键,如乙烷、乙烯等,故 A 错误; B. Z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一定为强酸,如次氯酸为弱酸,故

11、B 错误; C. X 与 Y 的化合物为氮化物,均可发生水解反应,如氮化钠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钠,氮化镁水解生成氨 气和氢氧化镁,氮化铝水解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铝,故 C 正确; D. Y 与 Z 的化合物可能为氯化铝,熔融状态不能导电,不能电解得到铝单质,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本题的难点为 Y 元素的不确定,易错点为 C,要知道金属氮化物能够水解生成氨气。 7.改变 0.01mol/LNaAc 溶液的pH,溶液中 HAc、Ac、H+、OH浓度的对数值 lgc 与溶液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若 pKa-lgK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直线 b、d 分别对应 H+、OH -

12、5 - B. pH6 时,c(HAc)c(Ac)c(H+) C. HAc 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 10-5 D. 从曲线 a 与 c 的交点可知 pKapH4.7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微粒的浓度越大,lgc 越大。强酸性溶液中 c(CH3COOH)0.01mol/L,lgc(CH3COOH)-2,强碱性溶液中 c(CH3COO-)0.01mol/L,lgc(CH3COO-)-2;酸性越强 lgc(H+)越大、lgc(OH-)越小,碱性越强 lgc(H+)越小、 lgc(OH-)越大,根据图像知,曲线 c 为 CH3COOH,a 为 CH3COO-,b 线表示 H+,d 线表示 OH-

1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直线 b、d 分别对应 H+、OH,故 A 正确; B. 根据图像,pH6 时,c(Ac)c(HAc)c(H+),故 B 错误; C. HAc 电离常数 Ka=,当 c(CH3COOH)=c(CH3COO-),Ka=c(H+)=10-4.74,数量级为 10-5,故 C 正确; D. 曲线 a 与 c 的交点,表示 c(CH3COOH)=c(CH3COO-),根据 C 的分析,Ka=c(H+)=10-4.74,pKa-lgKa-lg c(H+)=pH4.74,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8.Co(CH3COO)2(乙酸钴)可用作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

14、并可用于制备高质量锂电池电极。在氮气氛围中,乙酸 钴受热分解生成 CO、CO2和 C2H6等产物。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检验乙酸钴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已知:COPdCl2H2O=CO2Pd(黑色)2HCl; 变色硅胶为深蓝色,吸水后变为粉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B 装置的作用是_,要检验乙酸钴分解产物中的 CO2,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方案是_。 (2)仪器 a 中的试剂是_,其作用是_。 (3)能证明乙酸钴的分解产物含有 C2H6的实验现象是_。 - 6 - (4)装置 D 中 C2H6被 CuO 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 (5)另取一定量乙酸钴结晶水合物样品Co(CH3COO)2nH2O

15、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 20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350 以上残留固 体为金属氧化物)。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列出残留氧化物 CoxOy中 xy 的计算式:_。 【答案】 (1). 检验并吸收 CO (2). 在 A 与 B 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3). 碱石灰 (4). 吸收 B 中生成的 CO2并干燥气体 (5). D 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E 中硅胶变为粉红色,F 中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6). 7CuOC2H67Cu2CO23H2O (7). 【解析】 【分析】 乙酸钴受热分解生成 CO、CO2和 C2H6等产物。结合已知条件,B

16、 中 PdCl2溶液可检验 CO,F 中澄清石灰水 可检验二氧化碳,因此进入装置 D 的气体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此装置 C 可以选用碱石灰除去气体 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 中乙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E 中 B 变色硅胶可以检验水蒸气,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B 装置是检验并吸收 CO;要检验乙酸钴分解产物中的 CO2,需要在气体进入装置 D 之前检验,因此可以在 A 与 B 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故答案为:检验并吸收 CO;在 A 与 B 之 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2)根据上述分析,仪器 a 中的试剂是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 B 中生成的 CO2并干燥气体,故答案为:碱 石灰;吸收 B 中生成的 CO2并干燥气体; (3)要证明乙酸钴的分解产物含有 C2H6,需要在除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