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293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6)含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试题综合练(6)1、下列航海家所带船队穿越印度洋的是( )A.B.C.D.2、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3、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B.C.D.4、“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

2、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5、18世纪,圈地运动在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下表是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表。据此可知( )类别未圈地地区圈地地区小麦大麦燕麦小麦大麦燕麦单位面积产量:蒲式耳/英亩18.525.933.322.831.836.8A.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B.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C.工业

3、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D.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6、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的事件或人物有( )1836年的英国宪章运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马克思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瓦特改良蒸汽机A.B.C.D.7、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表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

4、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8、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等国的关系日趋紧张,欧洲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列因素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的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更加激烈( )两大军事集团的摩擦不断升级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民族优越论”在欧洲各国普遍流行A.B.C.D.9、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1837521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01871819409.5202.520718

5、86934.9567.46205362.46A.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B.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D.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10、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花大把的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这种表象的文明化,只要砸钱便可以办到,而恰恰改革政治法律和国民气质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在他看来,洋务运动( )A.指导思想存在严重缺陷B.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C.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D.对传统中国改造有限11、1937年,西部地区的工厂还寥若晨星到1940年,西部地区的工厂多达1354家,重庆更是成为西部最大的经济中心,工厂总数达42

6、9家,占西南地区工厂总数的50.7%,占整个大后方工厂总数的31.6%。西部地区工业仅仅在5年之内,就已远远超过其过去30年的发展总和。这说明( )A.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B.国民政府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12、1929年,国民政府进行一系列税则改革。1929年以前的关税率约为4%,1930年上升到10%;19311932年为15%。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对峙时期抢占资源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沉重打击C.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的发展助推社会进步,但也引发新问题。 材料

7、一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

8、里。一些国家还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19世纪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年欧洲建成加莱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0-1910年欧美出现筑路高峰的原因,对此中国社会有哪些积极反应?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9、一 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表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陈启源继昌隆剿丝厂材料二 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为15%。这一时期创办了许多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如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等。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回答: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早期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何特点?2.材料二表

10、明,在18951913年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B 2.B 3.D 4.D 5.D解析:材料表明,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大量人口流失,圈地地区的农业产量高于未圈地地区的,这就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人力和市场、原料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工业革命影响农业发展的信息,A、C两项错误;材料表明,圈地运动后,小麦、大麦、燕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高,说明英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项错误。 6.A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

11、展,同时也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符合题意。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并不属于“抗争与思索”,故排除。本题选A项。 7.D解析: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分析,A项错在“根本出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B项逻辑关系错误,经济危机可能孕育新的科技革命,但并不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引发的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并不属于社会形态的更替,从电气革命到电子革命,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并没有发生更替。综上所

12、述,A、B、C三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符合题意,故选D项。 8.D 9.D 10.A 11.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37年”“194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工矿企业大举内迁,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12.D解析: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提高关税、高筑贸易壁垒,而此时的国民政府为防止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故D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A、C两项与材料中关税提高无关。 13.1.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美、德两国的增长速度超过英法。说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

13、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殖民扩张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 反应: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交通运输近代化进程;开展收回利权斗争;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4.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行业上主要分布在轻工业。2.原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客观条件;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3.主要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