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2880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检测五专题检测五 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 成第 12 题。 1 1.上面 4 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 年缩减到 4.0 人,2010 年缩减到 3.1 人,2012 年 进一步缩小为 3.02 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

2、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 1 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 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 2 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导致家庭 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 2000 年和 2013 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 34 题。 3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B.延长平均寿命 2 C.加重社会负担D.缓解就业压力 4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3、实行提前退休政策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 3 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 1564 岁的人口。图中显示 2000 年和 2013 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 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 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 故 A 项正确,C、D 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 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 B 项错误。第 4 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

4、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 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 C 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 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 A 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 育规模,故 B 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 D 项错误。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完成第 56 题。 地 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千米 2) 东北地区 10510023000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22000395 青海、西藏

5、1000010004 5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6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 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 量小 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3 A.B.C.D. 答案:5.B 6.B 解析:第 5 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 6 题,青藏地区“高寒”,自 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

6、 11 月选考,45)下图为 2016 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 78 题。 7 7.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8 8.四国中( ) A.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7.D 8.A 解析:第 7 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据图可知,甲、乙、丙三国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小,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为 “低低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而丁国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较小,为“高低 高”模式,故选 D 项。第 8 题,考查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问题。据图可知,甲国

7、60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较 大,因此人口老龄化会加剧。乙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劳动力最缺乏,B 项错;丙国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较大,说 明新增人口较多,故人口规模不一定缩小,C 项错;丁国出生男女比例相当,没有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D 项错。 (2018浙江名校联盟联考)20052010 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域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 北的人口所占比重具有明显差异。完成第 910 题。 9 9.造成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达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 C.区域产业政策D.空间移动距离 4 1010.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

8、津,则( ) 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 B.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 C.缓解迁入地环境污染 D.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 答案:9.A 10.B 解析:第 9 题,据图可知,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的迁入人口中河北 人口所占比重较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第 10 题,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因迁入人 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所以会导致迁入地劳动力增加,增加迁入地就业压力;能够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使迁 入地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不会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 下图为 20042014 年中国人口增长幅度示意图(港澳台资料暂缺)。完成第 1

9、112 题。 1111.图示时间内,新疆人口增长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 环境优美,人口迁入 资源开发,人口迁入 医疗水平高,死亡率低 A.B. C.D. 1212.四川省的人口变化状况,将会(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人地关系矛盾加重 D.提高妇女生育率 答案:11.B 12.A 解析:第 1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时间内,新疆人口增长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资 源开发,人口迁入,所以 B 项正确。第 1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省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城市化水 平,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地关系矛盾减轻,所以 A 项正

10、确。 5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13.(22 分)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6 分)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8 分)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 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8 分) 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2 分)理由: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 比重大,劳动力不足。(4 分)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4 分) 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

11、足,促进经济发展。(4 分)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8 分) 解析: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甲国青少年 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 移方向。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该国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该国劳动力不足,促进 经济发展。 1414.(30 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各题。 材料一 2012 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

12、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下表是 2014 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 老龄化数据。 省区65 岁以上人口比重(%)省区65 岁以上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6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2015 年 10 月 29 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 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

13、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区造成的影响。(12 分)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7 分)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4 分)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 30 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 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7 分) 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2 分)由农村向 城市迁移。(2 分) 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2 分)缓解了当地的就业

14、、环境压力。(2 分) 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2 分)农村凋敝,使农村 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2 分)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4 分)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1 分)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步,养 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1 分)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1 分) (3)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1 分)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 化。(1 分) 7

15、 原因: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1 分) 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1 分) (4)不认同。(1 分)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 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2 分)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2 分)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2 分) 解析:第(1)题,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图中斜线右下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 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左上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 省份,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第(2)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 得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第(3)题,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第(4) 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注意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