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36405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遂宁市2019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 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2、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 ,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 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入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 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 “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 ,为 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2 有研究将 21 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 ,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国土资源” 。可 以说,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 ,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

3、力等方面,更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比如,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已经 列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不少城市充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和建筑地下室,为老百姓开辟许 多具有文化、休闲性质的公共空间;还有的城市全面更新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铺设“路基” 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正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 如果说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 ,那么地下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 。改革开放 40 多 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与“面子”上的突飞猛进相比, “里子”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趟” 。比如, 有的城市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然而

4、地下管网却敷设混乱、底数不清;地上地下规划不同步,导致道路 被反复挖掘,甚至一场大雨就能让城市“看海” ;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不尽合理,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缺 乏衔接如何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 ,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更充分、更高效的利用,已经成为摆在建设者面 前的必答题。 利用好地下空间资源,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先进理念。去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巨型盾构机曾引发 热议,这个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的设备代表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高超的技术水平。可见,在地下空间 的开发利用上,技术等硬实力不是大问题,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地 下空间管理权相对分散,资源权责不明,如何构建相

5、应制度,理顺权责关系?面对私搭乱建、无序开发现象, 如何提升规划协同性、前瞻性,并保证严格实施?这些都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消化、逐个解决。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应如此。那些隐藏着的细节,最能 展现一座城市的“功力” 。起步不久的雄安新区,在规划纲要中专辟一个章节对地下空间进行系统规划,树立 了“高起点规划” “规划先行”的标杆;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清河站,采取高铁、地铁及市政工程一体化建 设,实现一次安检就能在地铁与高铁“无缝”换乘;不少城市在城市轨道建设中探索引入社会资本,以“轨 道+物业”开发模式大幅提升开发质量与利用效率这些新理念、新模式,正为

6、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今天,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既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 能化,又能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我国城市的治理水平就能不断向一流迈进,城 市生活水平也能“水涨船高” ,为百姓带去更多便利。 (选自彭飞让城市建设有“里”有“面” , 见人民日报 2019 年 4 月 10 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地下空间被视为“新型国土资源” ,它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B地下空间是一座“富矿” ,能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容量、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巨大作用。 C

7、与“面子”相比,地下空间这个城市的“里子”显得寒碜,还城市建设的“欠账”势在必行。 D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决定因素是理念、规则、管理等软实力,而非技术手段等硬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手法,以突出我国近些年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B文章指出城市建设的“面子”和“里子”并重,将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详尽论证。 C文章以城市建设需要先进理念为前提,指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D文章论证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天的城市只有向地下空间作“深

8、度”发掘和利用,才能创造出更加立体的发展之路。 B地下空间的作用巨大,各个城市都在全面更新 地下管网,为即将到来的智慧城市奠基。 4 C地下空间资源要充分高效利用,就必须补上城市建设的“欠账” ,增强管理等软实力。 D城市地下空间隐藏的细节最能展现城市的“功力” ,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320 个中央单位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健全牵头联系机制,明确中央 9 个单位为定点扶贫牵头部门。具 体落实 68 家中央企业在定点扶贫的 108 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开展的“百县万村”活动,帮助解决 1 万多

9、个贫 困村的水、电、路问题。 “十二五”期间,中央单位共向 592 个重点县选派挂职干部 1670 人次,投入帮扶资 金(含物资折款)1186 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 6958 亿元,组织劳务输出 31 万人次。 联合国2015 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 1990 年的 61%,下降到 2002 年 的 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 年又下降到更低,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 材料二: 77039 76542 66101 65849 55463 46224 28662 16567 5575 97.50% 96.20% 78.30% 73.50% 60.

10、50% 49.80% 30.20% 17.20% 5.7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 按按现现行行农农村村贫贫困困标标准准衡衡量量的的农农村村贫贫困困状状况况 贫困生人口规模(万人)贫困发生率(%) 单单位位:万万人人 (图 1:图表来源于新华社 2016 年 10 月 17 日: 5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图

11、 2:来自于人民网)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8 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 1660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386 万人;贫困发生率 1.7%,比上年下降 1.4 个百分点。连续 6 年,贫困发生 率从 2012 年的 10.2%下降至 1.7%,累计下降 8.5 个百分点。 (资料人民网, “新闻” ) 材料三: 为了加强生态脆弱地区精准扶贫的力度,改善其生态状况, 中国扶贫开发报告给出了有效的办法。 “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增加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 ”报告建议,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 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确定受生态保护政策影响范围

12、内扶贫对象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等干预工具组合使 用的方向。一方面提高生态补偿的标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生态现金补偿、提供生态公益岗位和社会保障等 办法,帮助受生态保护影响的扶贫对象脱贫。对包括生态保护区在内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进行保 护性利用,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这些区域在严格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科学考察、观光旅游和 生态产品的生产与采集,既可以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收入,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研究与保护。 6 国家要求到 2020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整体贫因问题,任务艰巨, 也要稳步推进。首先,要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优化和加强其扶贫资源的投入和

13、分配。深度贫 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同步解决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 和住房) ” 、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村摘帽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根据这三个层次上的综合缺口评估扶贫资源需求, 制定可支撑和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整体计划。其次,要探索并实行有利于深度贫困地 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扶贫方式。兼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等方面。再次, 创新和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从更高的层级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仅仅依靠贫 困县的努力恐怕难以如期完成任务。最后,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和脱贫需要的考核评估制度,

14、 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探索和总结出应对的有效政策和方法,以保证实现预期的脱真贫、 真脱贫。 (经济日报2018 年 1 月 10 日,记者苏琳,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 材料四: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 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 优势产业发展。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 地区学生人数,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 务,

15、加强后续扶持。对摘帽县和脱贫人口的扶持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巩固脱贫成果。完善考核监督,用好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果。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 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自2019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逐步落实,从 1978 年到 7 201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 7 亿人以上降至了 2 千万人以下,40 年的减贫效果十分明显。 B从 1985 年到 2015 年,按 5 年一段计算,农村贫困率一直在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小的是 1985 到 1990 年这一段,

16、最大的是 2000 到 2005 年这一段。 C从 2012 年到 2018 年连续 6 年,农村贫困人口从 9899 万人减少到 1660 万人,贫困率下降幅度逐 年在增大,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2018 年。 D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在下降,特别是近 3 年减贫在不断增速,依现行农村贫 困标准,到 2020 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希望在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扶贫措施从中央到地方责任落实到位,精准脱贫成绩显著,联合国的2015 年千年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 B截至 2018 年末,我国贫困人口降到 1660 万人,政府又坚持后续扶贫发力、抓实抓细,到 2020 年 我国实现预期脱贫目标后,再无贫困人口。 C.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只要解决了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的问题,另两个层次的问题就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