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35636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8月月考试题高三历史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卷和卷,卷为试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已保存,卷一般为答题卷,考试结束只交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2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

2、。这一弊病根源于(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3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C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4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

3、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5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A倾覆与再建 辉煌与成熟 经世与玄思 B波峰与波谷 恢宏与古朴 鼎盛与革新C创新与再造 传承与新变 集成与转型D波峰与波谷 恢宏与古朴 经世与玄思6“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

4、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7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学者认为,从秦到清依次经历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8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纸币贬值加速 B农民税负加重 C土地兼并严重D自然经济解体9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 )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开

5、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10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11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1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

6、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结论不能体现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开始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3 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

7、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14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鸦片战争15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从这份史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 列强可以在中国建立租界 B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C 列强取得划分“势力范围”的特权 D 列强取得了设立“使馆界” 的特权16 1858年中美天

8、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 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 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17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18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

9、”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 B C D19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 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20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

10、,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 ) A成立同盟会 B建立湖北军政府 C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22临时约法没有给予总统国会的权力,但

11、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则处于被监督的地位,地位极不稳固.这说明临时约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制衡C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D制定的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23. 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12、 D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24 中国全面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初,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 )A 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 B 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C 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 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

13、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私灭公,他下决心严惩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于洪武二十五年编醒贪简要录,颁行天下,官吏贪脏六十两以上即枭首示众,再处以剥皮之刑。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工业革命把英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的同时,也让它遭受了严重泛滥的政治腐败。1872年,议会两次通过议案宣称贿买和威胁选民均属刑事犯罪,并于当年通过了秘密投票法案。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政府官员财产申

14、报的法律,亦即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该法令规定了议会中议员选举费用的限额和对选举舞弊的刑罚,并规定如果官员个人财产与其正常收入之间存在差距,就必须作出解释和说明,如不能提供合法所得的证据,就会被认定为灰色收入,进而被治罪。该法案建立起的财产申报制度后来被许多国家所学习,“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并且还拓宽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方式和监督途径”。 据唐朗诗等英国腐败治理经验: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时序(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整顿吏治和近代英国反腐举措的异同。指出其反腐举措出现差异的政治根源(1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反腐的重要领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1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间内容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