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35214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调研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黄山松苍翠奇特,常年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qing( )。莲花峰独出群峰之上,仿佛是枝含bo( )欲放的新莲。沿“百步云梯”而下,翘( )首昂视“鳌鱼峰”,看上去就像鳌鱼驮( )着一只金龟。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dn( )在狮子峰顶,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选自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删改)注音填字2名著阅读:下面对格列佛游记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王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

2、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王后大为恼火。于是,大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B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C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进行访问,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D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巴尔尼巴比”。3 举例并阐述你对“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这句话的理解。(3分) 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

3、用规定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3分)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读书使我获得了丰满的知识,增长了许多生活常识。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让我看着饭锅,她要出去一下,就心猿意马地应了一声。妈妈回来一进屋:“咦?奇怪,怎么有一股饭焦味?”呀!我才想起锅里的饭,匆忙跑进厨房,见饭已有点烧糊了。忽然我想起有书中说焦饭中插入大葱可使饭味还原,且味更好。对,说干就干,你可别说,这招可真灵,吃饭时妈妈还骂我书呆子。5阅读下面材料,简述“陡坡效应”的主要内涵以及解决方法。(4分)材料一:全国各地的中考落幕后,一些高强度的防止所谓“陡坡效应”的高中“衔接班”便纷至沓来,这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4、举办的“衔接班”不少仍在聘请在职高中教师授课。而火爆的“衔接教育”背后,凸显了家长和学生“不学跟不上”“别人学我也得学”的教育焦虑。材料二:“高中课程难,不补考不好”,在培训广告中,“陡坡效应”被一再提及。一名培训教师表示,之所以会有“陡坡效应”,一方面是迫于高考压力,很多学校将高中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完成,使得短时间内课程量大、教学时间紧张,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必须“往前赶”。另一方面是由于初高中课程缺少应有的衔接。“很多知识点本该初中学,但因为中考不考,所以初中不讲,高中教师以为学生都学习过,就一带而过,导致学生跟不上。”材料三:“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肯定会面临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各种学习的

5、挑战,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但是准备什么,怎么准备,被很多商业机构大做文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超前学习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初高中衔接只是提前学习课本知识,学生会以为自己听过课有优势,上课只是在“炒冷饭”,反而忽视了课堂内容,导致跟不上。 6默写。(6分)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正是河豚欲上时。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含“山”字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二、阅读理解 (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3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6、,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7、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屋舍俨然( ) 延至其家( ) 过泰山侧( ) 何为不去(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9乙文中泰山妇人不愿意到别处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10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中“皆叹惋”的“惋”与乙文“哭于墓者而哀”的“哀”意思是相近的。B甲文的“大惊”“绝境”“间隔”等词语足以表明渔人下定决心离开此

8、地的原因。C乙文中“夫子式 / 而听之,使子路 / 问之”一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D甲文通过对比展现世外桃源的恬静和美,而乙文主要运用反衬手法来突出主题。(二)阅读课文故乡节选(有删改),完成1115题。(共14分)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

9、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母亲一提起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来的便是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

10、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

11、,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1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选文的主要情节。(3分) 12选文开头第小节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4分) 13第小节“母亲一提起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