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95534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语 文(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

2、,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

3、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

4、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

5、年2月24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人家风的基础。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答案】C【解析】 A项,“创立了圣人家风”不正确,由原文“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

6、家风”可知,圣人家风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B项,“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不正确,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D项,“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不正确,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

7、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答案】A【解析】A项,“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不正确。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为“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

8、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过于绝对。圣人家风的确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它只是今天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而不是“必由之路”和全部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荷花图刘刈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二人在

9、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韩闻

10、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

11、磋书画,渐成莫逆。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韩兄最擅此类啊。”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陶章甫点了

12、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帮助他。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闻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哦,是画已备好,请

13、您过目。”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

14、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B. 陶章甫拿出银

15、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答案】B【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作出准确判断。B项,分析不正确。陶章甫听了韩闻轩的遭遇,非常同情他,所以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韩闻轩感到惭愧不肯收银票,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表现出对韩闻轩的尊重。所以这一系列动作体现的是陶章甫对韩闻轩的同情与尊重。5. 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参考答案】荷花图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荷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生活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解析】本题解答时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思考。从全文来看,荷花图贯穿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