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95523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信息卷(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语 文(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邹鲁优良家风,远承虞舜以

2、孝悌治家的风尚,又直接受到了泰伯、周文王、周公几代人培育的家风的熏陶,寓继承于发展之中,做到了根深而叶茂。在这样一种文化大传统和家风小传统的背景下,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就母教的典范。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

3、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子秉承师教,克己复礼。颜子知学、好学、乐学,不会因为生活穷困而失去学习的乐趣,连孔子都承认颜子好学超过了自己。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也是颜子奠定的颜氏家风的三个支撑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到明清时期就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曾子父子二人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曾子以孝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仲尼

4、弟子列传中说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这说明曾子与孝道、孝经关系密切,是孔门孝道的主要传承者和发扬者。曾子重视修身,善于反省,以“吾三日省吾身”为其修身特点。曾子与父亲务农为生,一则流传甚久的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传说故事,说明曾家过的是晴耕雨读的生活。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耕读家风,或许就创始于曾氏父子。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脍炙人口的故事。孟子主张人的一生应该进“礼门”,走“义路”,居“仁宅”,培养浩然之气,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是孟子开创的孟氏家风的基本内涵。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5、。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鲁文化是区域性文化,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土著东夷文化,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B.曾氏家风中重视孝道,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称赞曾子传承和发扬孝道。C.孟子的母亲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教育孟子。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在明清时期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答案

6、】A【解析】B强加因果关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著述,不是孟母家教的内容。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于文无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邹鲁优良家风作为立论的前提,阐述了圣人的家风,层次分明,逻辑严密。B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C文章在论述中大量引用有关语句,表明了重视文化内涵的立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文章呈“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几个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答案】B【解析】“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错,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是

7、为了论证曾氏家风的耕读的特征,不是为了论证孝悌、修身、耕读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鲁家风根深而叶茂,与其远承虞舜治家风尚,又直接受到了周文王等人的培育有关系。B如果孔子、孟子没有得到典范的母教的熏陶感染,后来就可能难以形成孔孟二氏的家风。C颜子、曾子的家庭情况有些相似,但与孔子、孟子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与孔孟不同的家风。D孔子、孟子出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答案】D【解析】“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推理无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8、-6题。衣 香朱天文花间集里有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她的男子而废了梳妆,她最漂亮的衣裳因为长久折叠放在衣箱里,那折痕把衣裳都磨损了。词中没有提及一句相思的话,但这样深沉含蓄的情感,实在令我这个现代女性惊羡。“衣白渐侵尘”,这是多么深稳贞一的思念啊。去年秋天,因为被关在制作人家里写剧本,来不及收夏衣,出关之后骤然已是寒冬了。好容易等到一个大太阳天,把夏天衣服一件件洗了收藏。手底下流着冰凉的自来水,一寸寸都是活的。水里的衣裳是夏天和春天的颜色,照眼地亮,尤其前两年流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像是泉涌芙蓉、水流霞影,让人为之惊爱不已。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舍得用洗衣机洗,也不脱水,湿淋

9、淋地吊在竹竿上,眼看风将其吹干了,阳光将其晒燥了。一件件的衣服,一段段的记忆,日子不知不觉过去,每当换季藏衣取衣时,我才诧讶于时光的流转竟是这样忽忽如梦。记得那么一个景象:我沿着回家的坡路走上来,煦暖的太阳光里,家家楼廊下挂着香肠、腊肉,栏杆上摊开晾着被单、褥子,一家一家不同的花色是一家一家不同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展现真实的生活呢?只觉一种远意,叫人愁煞。那天廊下还吊了我洗好要收的夏衣,一件苹果绿的罩袍临空舞摆着,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像是早来的一片春天,悦目极了。岂知这件衣服才花了我80块钱,批发卖时怕还论斤称的,我一眼看中把它抢救了出来,穿在身上居然不俗。看着它在落羽轻风里摇动

10、的姿态,当下竟作出一句很像现代诗的诗: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早些年兴起中国风,大减价时买了一套衫裤假缎桃红裤配藤紫开襟长衫,襟上镶桃红宽边,腰上坠一条桃红如意穗,买来就被家人讥作歌仔戏戏装。着定袭衫裤,脚踏一双银色细高跟鞋,就成了时髦的迪斯科舞装。有一天穿了它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打扮好了在后院门口站,请爸爸妈妈掌眼。彼时院中两棵桃树的花才落,满枝子绿叶蓁蓁,父亲正在树下拔草,抬头一见,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改良式的中国风不知何故一律左襟,披发左衽,乃如此当然地行之于20世纪80年代,从某一点来看,“桃花精”倒深具警譬之意。那么,何妨把村衫扎

11、进窄裙里。我喜欢蹬双高跟鞋,精神饱满地在房子里踱来踱去,让鞋跟咔咔咔地敲在磨石地上,像一位利落的女秘书。不然,一袭洋装大圆裙系条宽皮带,臂下夹只手提包,星期六的上午到邮局领款、存款、划拨、寄航空信,再走路到第一银行把乙存账户的钱转入甲存账户,一宗一宗办成了。手提包沉甸甸的,里面有钱、印章、存折,天呀,自己实在太干练果决了一步步莲花,裙底生风!再不然,家居穿T恤系条斜裙,活似意大利写实片里的女人,有一种从生活当中结结实实滚过来的悍然的生命力,镜中一瞥不免大怖。偶尔也穿平底鞋,仿佛自己变得很低很低,在令自己欢悦的人前,一切心甘情愿。有一年夏天,院子里开了14朵昙花,赏花到夜深兴犹未尽,几个人跑出去

12、看月亮,躺在人家轿车车盖上,月色似水流年,无声无息从我们年轻的身上滑过。假如留下了痕迹,是年年春暮开箱取衣时,樟脑香里一抖抖出的那件水蓝底白牡丹大花布袍子。买衣服就是一个缘字,相信女子如我辈者皆有同感,衣服实在比什么都更是女人的知己。自己喜爱的衣服,一定是“一见钟情”,千千万万里,一看就看到了它,就是它了。又或者和自己有缘的衣服,这次不买,下次也不买,而终究还是买了。女人对衣服这种天生的敏感和痴心,乃至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切身之感与执着,最是被人拿来笑话的,但我想,如果男人破坏了理论与制度,就会变成虚无主义者,而女人再堕落也不会落到虚无主义,因为物质自身的存在于女人就是可信可亲的。冬天已经过去,脱

13、下这一身笨重的冬衣,感到年轻的肌肤与春气里的阳光雨露分外相亲。(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12期,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由花间集中的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其男子而废了梳妆,将最漂亮衣裳久叠放在衣箱而引出“衣裳”。既点题又开启下文对“衣”的追忆。B文中将水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衣服,比喻为泉涌芙蓉、水流霞影,非常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这些衣服的极其喜爱之情。C文中父亲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一句,风趣幽默,用桃花“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来说明我穿一件衫裤的精妙与惊艳。D本文采用倒叙,运用记叙、描写、议

14、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表情达意,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语言既活泼欢快,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答案】D【解析】本文没有采用倒叙。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运用比喻手法,把临空舞摆着的、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的苹果绿罩袍,比喻为早来的春天,非常生动形象。(3分)“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表明苹果绿罩袍让作者赏心悦目,温馨之至。与其说竹竿暖暖,不如说作者内心温暖甜美,意蕴丰富深刻。(2分)(言之成理即可)6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标题“衣香”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耐人寻味。“衣香”给人以温暖馨香之感,能激发读者的

15、审美情趣和阅读欲望。统领全文。全文自始至终围绕着“衣”来写。先后写到“衣裳”“夏衣”“衫裤”“大圆裙”“斜裙”“冬衣”等。彰显主题。“衣香”的“香”,寓意“衣”给作者带来的审美体验、心灵感受和温馨、愉悦的记忆等。以“衣香”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衣”由衷的喜爱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马勇说:“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首先是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城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城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摘编自卢慧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7年12月4日南方报)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资料来源于201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三:环保部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