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72777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9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鱼台县第一中学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 语语 文文 第第卷卷 阅阅读读题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0(30 分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 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 “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 之加于袍外者。 ”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

2、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 ”应该说褂子 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 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 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 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 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 。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 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

3、?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 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 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 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 难,只能着“家常旧衣” ,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 。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 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

4、玉,先是用 “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 子” ,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 。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 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 ,回到家后,也只知道 她一次次“更衣” 。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 红楼 - 2 - 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

6、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 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 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 如英国情报学家 K.J.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 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 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 材料二材料二 - 3 - 阅读年龄与阅读类别图 中国人习惯的阅读方式图 材料三材料三 当今社会,人们

8、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 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 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 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 400 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 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 50 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 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 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

9、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全民阅读更 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材料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 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 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 ,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 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 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

10、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 “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 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 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 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 ,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 - 4 - (摘编搜狐网) 材料五材料五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基础” 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

11、。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阅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 奇心,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 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 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 300 册,人均藏书 100 多册。他们认 为,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12、。犹太人坚持 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 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 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摘编自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 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 ,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 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

13、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D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 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 以纸质图书为主。 B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 00 后的阅读就 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C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也喜欢阅读 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

14、5 - D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练习精读,又能练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学生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 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 6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达到“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乘电梯 张爱国 为了赶一份文件,李牧几乎熬了个通宵,刚上床,闹钟就响了。李牧实在想再迷糊一阵子,却突然想 到最近局里正在狠抓“四风” ,浑身一激灵谁都知道,迟到虽然算不上什么大事,但眼下这形势,也能 大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 时间真不是个东西,就在李牧这一想一激灵中就过去了一刻钟。李牧一骨碌爬起来,披衣踏鞋,神速 洗漱

15、,夺门而去。下了公交车,李牧在局门口买了一块烧饼,一边大口撕咬着,一边大步奔向办公楼。 跨进大楼,李牧抬头看墙上的时钟,谢天谢地,还有四分钟,再看电梯,正在缓缓地关门。李牧一个 箭步,一头扎进了电梯。电梯里只有两个人,李牧又咬一口烧饼,抬头一看靠近自己的人,是科长,赶紧向 科长一弯腰,同时一梗脖子咽下嘴里的烧饼,硬生生地憋出一句:“科长早!”科长白一眼李牧,一指身旁 的人说:“是局长早!局长好!”李牧这才去看里面那人,天啊,竟然是局长,急忙将手里的烧饼揣进兜里, 深深一弯腰:“局长早!局长好!”局长似乎点了点头,没搭话。 局长怎么乘这部电梯?李牧想起来了,为了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厉行节

16、约,局里上周决定, 关闭原有的那部领导专用电梯,实行领导和普通办事员乘坐一部电梯的新举措。为此,省里的媒体还进行了 报道,说这不仅节约了一部电梯的费用,还有利于领导了解下情,密切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想着这些,电梯已经缓缓上升了,李牧急忙伸手按下自己所在的七楼按钮。哪知李牧的手还没缩回来,科长 的手却伸了过来,将李牧刚刚按亮的七楼给取消了,同时没好气地说:“领导忙,时间宝贵!” 李牧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一个小办事员,怎么能截断局长的电梯,耽误局长的时间呢?可一时又不 知道怎么办才好,只机械地说:“对不起,领导忙,时间宝贵。 ” “嘎吱嘎吱”电梯到七楼了。李牧悄悄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就迟到了,虽然心急如焚,却只 能眼巴巴地看着电梯继续“嘎吱嘎吱”向局长的十二楼升去。 终于到了十二楼,电梯门打开,科长一脚在里一脚在外地跨在电梯口上,弯着腰,后背抵着电梯门, 一手护着门顶,一手向局长做着请的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