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优秀生的培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72773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优秀生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优秀生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是成正比的。军事经济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因此,数学优秀生或者数学天才生的培养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热点。我国历来重视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但是,数学优秀生的选拔和培养,不是靠功利性的竞争可以奏效的。拔苗助长,对数学优秀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一、 数学优秀生的特征和识别对于数学优秀生,正文里有很多称谓,有的叫数学特长生,有的叫数学天才生,港台地区又常常称之为数学资优生,而在英文里常用的是mathematically gifted students。数学优秀生的概念也林林总总:(1)数学优秀生是指那些对数学有兴趣、能主动进行数学学习,成绩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的学生

2、。(2)数学天赋学生具有的一般特点是:对数学自然属性认识深刻,学习进度快;对数学原理有深刻的理解,深度掌握数学概念,对数学有深厚的兴趣。(3)数学天才生指的是这些人,他们具备超常的理解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具备算术运算和获得高分的能力。以上概念均有其合理的成分,总而言之,在考虑一个学生是否为数学优秀生时,既要考虑到智力因素,又要考虑到非智力因素;既要考虑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又要考虑到后天的环境影响;既要考虑到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考虑到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以下特征来识别:(1)很强的记忆力。他们能很快的记住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且长久不忘。

3、在考试之前,一般的学生要背背定理、公式和做过的题目,而数学优秀生会觉得“背什么呀?没什么可背的”。他们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方面与先天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与记忆技巧有关。他们一旦学会了某些数学知识,就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2)很强的心算能力。数学优秀生能从特定的实例迅速出发进行运算,在思维过程中省略很多中间过程,直接得到结果。他们解题时常常都用心算,很少用草稿纸,老师刚出完题,结果就脱口而出,一些问题在它们看来是“显然”的。大数学家冯诺伊曼就是一个数学天才:他六岁就心算八位数除法,十二岁能读波莱尔的函数论。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约翰是我唯一感到害怕的学生,如果

4、我在演讲中列出一道难题,那么当我演讲结束时,他就会手持一张潦草写就的纸片说他已经把难题解出来了。”(3)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他们的知识存储方式一般不是散点状的,而是链状的、网状的或者立体结构状的。(4)特有的数学气质。数学气质是数学优秀生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结构。他们努力使外界现象数学化,善于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观察数学优秀生的特征是识别数学优秀生的一条途径,并需结合量的测试来做进一步确认,常用的测试办法有:(1)智力测验。用智力测量表测得学生的智商。问题在于,这种测验测得的是学生的综合智力,而数学智力是一种特殊智力。(2)创造力测验。问题在于,虽然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显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5、但这种创造性并不总是非常明显的。(3)数学成绩测验。问题在于,数学测验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出太难的数学问题,因而学生的数学才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同为最高分,能力却有异。并且成绩测验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学生真实的数学思考过程。(4)跨年级数学才能测验。比如让六年级学生去做九年级的题目。由于学生面对的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问题,他们必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更有可能发现真正的数学优秀生。这种办法只适用于那些在数学测验中已获得高分的学生。观察学生的特征,对学生作必要的测试,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绝对客观的判断是没有的,唯一正确的途径也是不存在的。二、数学优秀生的培养数学优秀生的成

6、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若非王维克老师、熊庆来教授的惜才和推荐,只有初中水平的华罗庚怎能被举荐到清华大学,最终成为一代大师;若无华罗庚先生的培养和关心,拙于表达、默默无闻的陈景润怎能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在影响数学优秀生成才的因素中,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相得益彰,才能将成才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成为大师或开创性人物,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很多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顽强的性格、强韧的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都可能称为决定性的因素。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学生非常幸运,他们的父母能够提供重要的资源的经验,并且对他们进行早期智力开发。通常的,这些学

7、生也拥有善于鼓舞人心、知识渊博的教师。教师们培养了他们的创造习惯,鼓起了他们学习的干劲,激发了他们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并使其努力为之奋斗。因此,对数学优秀生的培养,要投入我们的热情,倾注我们的爱心,为优秀生创设良好的成才环境,注重培养其非智力品质;端正学生的成才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历练学生克服困难、孜孜以求的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高远追求。在实际操作中,数学优秀生的培养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数学组织方式:一是组建数学尖子生班,有的学校称之为数学实验班;二是随班就读。参加数学实验班也好,随班就读也罢,由于数学优秀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心理差异,因而,对他

8、们要因情制宜,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培养进程要灵活。有的可以提前入学,有的可以插班听课,有的可以跳级。培养内容要灵活,可为数学优秀生开设选修课程,以开阔他们的眼界。这些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展,也可以是近代数学知识的介绍。课堂教学中要区分学生的不同层次,防止数学优秀生处于“饥饿”状态,也要避免重复操练。培养方法要灵活,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数学优秀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自己提高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猜测、推理,沿着数学家创造性数学活动的思想轨道,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2)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根据学

9、生的兴趣,成立课外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数学优秀生所能及的课题,如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人口问题、交通问题、选举问题、名次排名问题等。(3)开展读书活动。数学优秀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高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为他们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难度适中的数学书,比如有关数学建模、数学名题欣赏的书,也可以是一些已经发表的小论文,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同读一本书,轮流报告,相互切磋。(4)进行个别指导。为数学优秀生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这些教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大学的教师。指导教师可以为数学优秀生开设选修课程,进行专题研究指导,也可以根据优秀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个别辅导和培养。实践证明,指导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问题外,本身应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创造意识和超前意识。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处在学生能力边缘的问题,而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5)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如“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