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与健康(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6096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钟与健康(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物钟与健康(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生物钟与健康(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生物钟与健康(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生物钟与健康(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钟与健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钟与健康(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钟与健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黄海辉,有趣的生物钟现象,自然界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鸟钟”: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候鸟:,候鸟可在云层的上面连续飞翔几天而不会迷失 方向,不是参照大海或借助太阳、风向,而是 利用体内的生物钟和太阳的方向,通过计算已 经飞行的距离,以动态的方式来确定飞行航向。,“虫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花钟”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

2、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花钟” :在我国新疆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特有趣的花,其中淡黄色的小圆花在早晨7、8点钟开放,橙红色的蝶形花则开放于中午12时,而白色的小花则要到晚上7、8点准时开放。每次开花的时间都固定不变。,“活树钟”: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 。,一、生物钟概述,生物钟的概念 生物钟也称为生物节律或生物韵律。是指生物体的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随时间而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生物钟”一词的由来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 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

3、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 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生物钟的分类 昼夜节律,又称为日周节律 次昼夜节律,是指在一段时间里的节律。 潮汐节

4、律,是按每天潮汐变化的时间而定,周期一般为24.8小时。 月节律,以一个月为周期。 年节律,以年为周期。,生物钟的条件 成为生物钟的必要条件: 具有独立运行的能力,即不受外界环境或自身的行动等因素影响,能够连续展示一定时间的性质,但在运行过程中又有所偏差 具有接受外部调节的能力,即可以对时间进行适时重置,生物钟的构成要素 昼夜节律性摆动(钟摆系统) 环境周期的同步化(人力系统) 生物机能的节律传递(出力系统),(2) 人力系统 (光线、食物),(1) 钟摆系统,(3) 出力系统 (行为、生理),生物钟的构成要素,生物钟的必要性 有了生物钟,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既 能知道现在的时间,还能为接下来要

5、 做的事情做好准备。概括地说生物钟 具有以下四方面功能: 提示时间: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 。,提示事件: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 维持状态: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 禁止功能: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生物钟的位置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SCN)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 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

6、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体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普遍存在于全身的神经网络和器官组织。如研究发现在人的膝后也有“生物钟”,如光照膝后部,就能影响人的作息规律,调整时差反应。,日本神户大学冈村均教授在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老鼠的皮肤粘接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钟基因存在。他把存在于脑丘下部的生物钟叫做“母钟”,把皮肤等组织细胞里的生物钟称为“子钟”。他还发现,子钟和母钟连动,而且作用机制也相同。,有关生物钟的学说: 外界信息所导致的外源说。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

7、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生物体内在因素决定的内源说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如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人体内部生物钟的周期时间 生物钟的英语表示是“circadian clock”,circa是大约的意思,dian表示一天。因此人的生物钟周期就是大约24小时。 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年龄大小,人体内部生物钟的日周期时间平均约为25小时,个体间差异在30分钟之内。,环境因素对生物钟的调节 人体内部固有的生物钟并非以24 小时为一运转周期,而是略大于24小 时。这就产生了内部生物钟和外部日 周期不一致的现象。需要环境因素的 调节。,光线对生物钟的周期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 (1)上午时间段内接受光照,会使生物钟的相位(时针)前移,使体内产生与外部生物钟变慢相同的结果。 (2)下午从傍晚到上半夜时间段接受光照会使生物钟相位后移。 结论:生物钟在上午走得快,下午走得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