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2552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潍坊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真题演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潍坊真题演练 考点一 宋代经济的发展 命题角度 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瓦子 1 1(20162016潍坊中考节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阅读下面材 料: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 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 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

2、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 考点二 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命题角度 元朝建立及行省制,巩固统治的措施 2 2(20162016潍坊中考)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 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 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 D设立驻藏大臣 考点三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命题角度 四大发明、海外贸易的发展 3 3(20182018潍坊中考节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二: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

3、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 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 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 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文化符号三: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 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 多织”纺织法。

4、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 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路。 参考答案 【潍坊真题演练】 1(2)诚信、轻利重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出现了很多商业都市,还出现了早市、夜市等,四川地 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第(2)问,第一小问“优秀品质”结合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 “信用券”“借条”“以义为利”等可以总结出来;第二小问“表现”注意从商业城市、早市、夜市、交 子

5、等角度分析。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忽必烈重用汉族官吏,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故选 C 项。 3(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 外贸易,海上交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 (3)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评价: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 道,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 第(2)问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第一小问考查宋代瓷器外销的特点;第二小问考查宋代对外 贸易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通过丝绸外传,考查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