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88925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放养猪业生产力的新技术数字化养猪 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如何?在外源良种广为普及的今天,不妨与欧美国家的生产水平一比。外源良种母猪年提供商品猪能力在 2226 头,欧美国家多可达到此水平,一些猪场还超过了 26 头,养猪业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释放。2006年疫病肆虐前,我国母猪年提供商品猪 16 头左右,规模化猪场为 18 头左右;疫病流行,我国牲猪存栏减少 30%左右,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只有 14 头以下。无疑中国养猪业的生产力被禁锢了!母猪难以多生,生了又难以多活。什么原因束缚了中国养猪业的生产力?人们当然可以列举众多原因,如饲养模式问题,服务体系问题,市场问题,疫病问题。似乎猪场不能左右自己

2、的命运。当然,猪场不能左右市场,但是猪场可以把握自己。束缚猪业生产力的正是养猪人自己。笔者以为,束缚猪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猪场内。一是种猪带毒带菌严重,成为猪场的储毒储菌库,影响种猪生产力的发挥,威胁后代的健康;二是机械化养猪浪潮中的泥沙至今仍沉压在猪业生产中,如限位栏,高密度等恶劣的小环境,大大降低了种猪群乃至后代的健康水平。然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改变养猪条件与环境,让猪群与其生态环境共处稳态而消除的。欧美许多 50 头、100 头母猪的小猪场都做到了。这无疑提示中国的猪场也能撇开众多社会因素,培育自己的健康猪群。这一技术就是数字化养猪技术。我们息息相关的手机、电视、电脑都是数字化技术的产物

3、,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生产领域,如数控机床、数控汽车、数控导航,它们完成了靠手工与人脑难以控制的精微操作和复杂计算,2008 年我国将出现第一个数字化医院,未来的战争是数字化的战争。总之,数字化技术必将覆盖人类生活与生产的一切领域。养猪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技术是运用 0 和 1 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讯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传输、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技术。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的媒体有多种,如字符、声音、语言和图像等。但是这些媒体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即信息量太小,又难以交换与交流。数字

4、化技术的诞生,便迎刃而解。无论是字符、声音、语言、和图像;也不论是中文还是外文,都使用世界上共同的两个数字 0 和 1 来编码表达、传输和处理,到了终端,即用户手上,又原原本本地还复为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还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的基础。能对受控对象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做到准确测定与精细管理。用于母猪自动化饲养管理的 统便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养猪生产的范例。由此降低了种猪的生产性能;但是,担心废除限位栏后,大群饲养带来诸多问题,如个性化饲养、限制料量、发情鉴定、发病鉴别、预防接种等如何操作实施?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 统。从运

5、行十多年的实践看,母猪的年产仔数可达 ,较原来 22 头有大幅提高;平均返情率仅为 该系统以 50 头母猪为一个自动饲养管理单位,因此,小、中、大型猪场均可采用。统是怎样解放母猪生产力的呢?系统在所有母猪的耳牌中安装了芯片,芯片中存有该母猪所有的个体生物档案信息。当种猪要采食走进自动饲喂器时,该设备会自动识别该种猪,根据识别信息耳牌号、背膘、妊娠期等决定一天投料量,吃完料后,种猪进入分离器,根据识别的体温指标、一天吃的料量以及探望公猪的次数,将病猪与发情母猪分离出来,以便人工及时处置。限位栏在此已失去存在的意义,废除了限位栏就意味着母猪生产力的解放。统为母猪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环境,不仅避免了限位

6、栏对母猪心肺功能、肢蹄、泌尿生殖系统的伤害,还从自由运动中提高了健康水平。统为母猪提供了群居的环境,母猪可按自己的喜恶选择生活的空间,组建和谐的小群体,母猪之间有了行为、社交与心理的交流,避免了刻板行为、神经官能症,健全了母猪的行为,增强了学习与社交的能力,从而在心理上健全了母猪的体质。统消除了限位栏带来的四维应激,不存在由这类应激带来的免疫抑制,母猪健康水平提高,死淘率低。强健的体质使之能与病原微生物共处稳态,为生产健康的仔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统的智能功能可真正做到个性化饲喂,一粒饲料不浪费;避免了人工饲喂造成过肥过瘦带来的生产性能下降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系统的智能功能可做到 24 小时不

7、间断的精确管理,及时鉴别发情母猪,避免人工察情的漏判与误判带来的成本上升;及时鉴别分离病猪,保证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猪增产带来的效益如果一个 500 头生产母猪的猪场采用了 统,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由 18 头上升到 22 头,那么一年可多出栏肥猪约 1800 头,以每头净盈利 400 元计,可增收 72 万元。此外,因滞产、难产、产后继发症基本消除,体况保持良好,返情率极低,利用年限延长带来的隐性效益更让猪场受益匪浅。猪健康水平提高带来的效益国外的经验证明,统在提高母猪健康水平的同时,也惠及到后代,商品猪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保证,死淘率下降。这对于保育猪和/或中猪死亡率高的猪场有重大的意义。少人工,稳

8、定员工带来的效益母猪生产环节是体现养猪业水平的关键环节,尽管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但许多规模化猪场仍陷入饲养员,特别是有经验的母猪饲养员频频流失的茫然中。实现 统管理后,750 头母猪只需二人管理,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员工操作先进的管理系统有成就感,由于减员场方有了给予高薪的空间,不再担心人才流失。笔者见到因新手管理母猪,造成大批母猪配种失误的事例。统在此方面带来的效益是该系统创始人都始料不及的。套技术无针注射系统带来的效益大群群养后,预防接种成为难题。应运而生的无针注射系统不仅迎刃而解,还带来了猪群免去注射应激 35 天减食,疼痛应激、避免交叉感染、疫苗接种可靠、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等所产生的隐

9、性效益。产力提高,母猪存栏减少带来的安全效益。我国母猪生产力若从现在 16 头提高到 26 头,那么只需养 239 头母猪就能达到原来养 388 头母猪的生产目标。生态系统的理论告诉我们猪多病多的道理,当母猪存栏减少 38%无疑大大降低了全群感染病的风险,当然也带来了少养 149头母猪的节约成本。3 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文化内涵对中国猪业的深远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于人类所处的生物群落、生态环境的态度在 2000 多年关就是超前的,更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孔夫子的“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体现了对大自然要取之有度,养生护境的生态观。“柳河东集”中有一篇“种树郭橐驼传”,记叙一位种树专家郭橐驼,经他所

10、值之木,无不成活,且“硕茂早实以藩”,恁别人“窥视效摹”也无以相匹,京城的豪家富人争相接其到家植树。郭橐驼善植树之秘诀就是通“植木之性”,种植时使“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植完后“勿动勿虑”,“不害其长”,靠“其天者全”,总而言之是“顺其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由此可见,古人就主张物种之间的尊重,尊重物种本来的习性,唯此,人类才能与所有物种和谐共处,进而惠及人类自身。遗憾的是,自机械化养猪理念传入中国后,国人在吸取精华之时也吞下了糟粕,传统养猪中人猪和谐共处的景象消失了,人们完全将猪当成猪看,不是将猪看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至亲的物种,猪在改变了它那千百万年来生活习性的环境中

11、忍辱负重地为人类创造财富,终有一天,地火爆发了,不仅在中国,在许多国家疫情流行了,猪以死来抗争,最终演变成猪也不把人当人看的后果,许多人以亏本倒闭悲惨结局告终。统将养猪生产的母机母猪解放出来,给了它们更贴近天性的生活环境,又达到人类可以定向驾驭母猪目的,这种由人及猪,最终由猪及人的事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在 统高新技术的带动下,必然加快中国猪业的相关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程。猪场将不自行配制饲料,专业化的饲料公司可以配制比猪场更好的饲料并送到猪场的料塔;猪场也将不设置紧缺的兽医服务,专业化的兽医服务公司将制订高质量服务方案定期用无针注射系统为猪场接种疫苗,及时为病猪诊疗届时养猪人将轻松养猪!轻松赚钱!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谋而合恰好说明正确的理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是全人类痛苦反思的产物。数字化技术必将给中国的养猪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企业革命风暴,将中国养猪业的生产力从机械化养猪理念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养猪人应该勇敢地迎接这一划时代的到来。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