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322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组2012.3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树及教材分析一、知识树眼睛和眼镜凸透镜成像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常见光学仪器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与解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除了会聚作用外,还要学习它的成像规律。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凸透镜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际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知道”的水平,要求并不高。教学中要更

2、侧重于定性的物像关系的了解。2、学情分析通过第五章光现象的学习,学生对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章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有能力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已有了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已有的实验能力是学习这一章物理知识的优势。另外,通过前面物理课的学习,已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有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欲望。而这一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这些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

3、的兴趣。3、教学建议本章共有四节,第一节透镜是其他各节学习的基础,该节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综合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等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有效地解决这些抽象概念难教难学的问题;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实验课,教师应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该节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边学边实验或计算机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在参与

4、、投人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主要介绍了眼球的构造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这一节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第七章 运动和力知识树及教材分析一、知识树二力合成重力力的测量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绘制 崔国峡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与解读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属“了解”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相比,重力和弹力的教学要求更明确。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属“认识”水平层次,基本同教学大纲要求。能用示意图描述力属“独立操作”水平层次。相对

5、教学大纲降低了要求。力的图示要求用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比力的示意图要求严格。会测量力的大小属“独立操作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基本相同,即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属“知道”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基本相同。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属“理解”、“经历”水平层次。强调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去理解。相对教学大纲要求有提高。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属“知道”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以培养科学的表达和交流能力。2、学情分析本章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的内容及惯性概念的引入和惯性定律的引入等,都是通过探究式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由于学生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积累了较丰富的探究式学习经验,因此,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时,将会更容易接受。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已从前几章研究物质的现象问题过渡到这一章研究物质的本质问题,因而许多概念也由具体转入抽象,可能较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再加上这一章所研究的本质问题均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习本章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有较多的优势,但由于这一章在知识上有

7、一定的深度,如惯性的概念等内容毕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章的难点,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学习难题。3、教学建议本章七节内容,第一节至第四节研究的是力的概念及几种常见的力,第五节和第六节研究的是两个力之间的问题,第七节则研究的是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纵观全章,“力”是这一章的线索,因此掌握和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这一章的基础。由于力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灵活,不要急于给出概念,要从大量生活现象中总结共性,引起学生对共性的思考,通过分析、归纳,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加强实验和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体验,从而将力的概

8、念感性化。学好了力的概念,再学习重力、摩擦力等其他力时就不会觉得太抽象了。本章的另外两个难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由于探究方法是学习物理课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安排实验探究时,应重在渗透研究方法,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中应渗透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应注意渗透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至于探究的全过程,应组织让学生进行设计,并亲自操作实施,然后验证结论。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注意进行引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仅使他们能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还

9、要有科学探究的欲望。第八章 压强与浮力知识树及教材分析一、知识树大气压强连通器液体压强压强浮沉条件浮力流体压强压强与浮力绘制 崔国峡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与解读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属“经历”和“理解”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有很大不同。对压强概念本身的知识要求降低了,但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压强计算要求降低了,只要求应用公式本身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解决计算问题。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属“了解”水平层次。是压强概念巩固和深入学习的需要。同时强调了知识的应用。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在实验设备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里只提

10、出了“了解”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认识浮力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浮力的大小,有难度,没有强调独立探究,可开展有指导的小组探究活动,其他要求与教学大纲相比有降低。不要求进行复杂、综合性的浮力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属“经历”和“了解”水平层次。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航运和流体输送中应用广泛。在经历了增和删的几次教学大纲要求调整后,课程标准又将其列为必学内容,说明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2、学情分析本章主要研究的是压强和浮力的有关知识。这一章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力的测量、二力

11、平衡以及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等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这一章的知识综合性极强,难度比以前各章都要大。学生对以前各章节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好这一章的必备的基础。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本章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探究得来的。如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都安排为学生的探究实验。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探究式学习经验,因此,在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时,应该不会太困难。从知识的深度角度来看,这一章中的概念和规律十分抽象,较难理解,但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尤其是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学习本章的知识奠定了

12、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经培养的对物理的兴趣是学习这一章的优势,但由于这一章在知识上较强的综合性及较高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这一章的学习难题,为学生学习这一册的物理知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3、教学建议在本章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由于本章的知识综合性强,前后连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及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知识间的串连。如在学生压力的概念时,应与力的概念相联系;在学习液体的压强公式时,应与以前学过的物质的质量概念和密度概念相

13、联系;在学习物体的浮沉重要条件时,应与二力平衡等知识相联系。这种教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的知识,而且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2)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本章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内容,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如本章的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活动,存在着系统、规范、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九章 机械和功

14、知识树及教材分析一、知识树功滑轮杠杆机械是否省功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与解读初步认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是如何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会用实验归纳法研究问题;经历比较定滑轮、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学会用比较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物理学原理,有将力学知识、杠杆原理等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知识、杠杆原理等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探究知识的来源,解决“它是怎样来的”问题,而不是只教会“它是怎样的”。同时能力方面的要求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也高了,明显地体现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

15、教学理念。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按标准的要求,前知识点“知道”定位在“了解”水平上,后者“解释”定位在“理解”水平上。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贴近生活,学生易学易懂易理解。对第一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应是:知道什么是机械功,能用能来判断做功不做功;记住机械功的公式、及意义、单位。记住机械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对第二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应是: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机械效率。按标准中的要求,这一知识点的行为动词“理解”定位在“理解水平”上,内容标准中的最高要求,它包含“了解水平”和“认识水平”。关于机械效率,必须在了解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之后,才能理解机械效率,=W有用/W总 经过计算才能知道某机械的效率,因此标准中把它定位在“理解水平”上。标准虽然对有用功和总功没要求,但对机械功有要求,要求是:“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因此有用功和总功也就包含在其中,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