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信息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2013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与信息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与信息流(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管理与信息流期末复习第一章 企业生产与信息流第一节 生产管理与信息流1生产管理2生产管理信息化生产系统示意图 一 生产管理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投入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实现利润产品:定位、研发、设计、生产讨论:生产过程(工业/商业/服务/知识/娱乐)相关知识: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 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 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等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 核心是产品生产过程,即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 一系列的加工,直到成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生产能力:企业在一定的技术生产条件下,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1年),全部生产性

2、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比如: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 设计能力是企业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在正常条件下应达到的生产能力。 查定能力是指经过技术改造或革新,原有设计能力发生实际变化,进行重新调查和核定后的生产能力。 计划能力,又称现实能力,指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以及年度内能够实现的技术组织措施而实际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 生产管理:对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包括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目标是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 生产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设施布置和

3、工作设计等。 生产系统的运行,是在现行的生产系统中,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按用户的需求,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生产过程组织: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阶段、工序的合理安排,使之在空间上衔接,时间上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协调的产品生产系统。 生产过程组织形式: (1)流水生产线 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过程,顺序地、一件一件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统一的生产速度和路线,完成工序作业的生产过程组织形式。 (2)成组技术、成组加工单元 成组技术是以工件的相似性和工件类型分布的稳定性、规律性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类、归并成组并进行制作,以提高加工的批量 成组加工单元,是使

4、用成组技术,以“组”为对象,按照对象专业化布局的方式,在一个生产单元内配备不同类型的加工设备,完成一组或几组工件的全部工艺的生产组织。 生产计划: (1)内容 1)做好编制生产计划的准备工作 A 生产预测 B 核定生产能力 2)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3)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 (2)层次 1)综合计划: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平衡所做的概略性的设想,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率水平、库存物资等问题所做出的决策性描述。 2)主生产计划: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3)物料需求计划:制订原材料、零件、部件等的生产采购计划,

5、保证主生产计划所规定的最终产品所需的全部物料以及其他资源的供应。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把生产计划中规定的月度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及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及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并按日历顺序安排生产进度。 以上关于企业生产的概念,是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内容的概略了解。 做企业是非常实在、具体的事情。 案例:海尔的生产管理(日清日高等) 洋快餐与中餐企业的比较二 生产管理信息化案例: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系统1、新型生产方式 生产自动化。 比如,在制造业中从单机的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准备(

6、CA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流程工业中从巡回检测、常规控制系统到集散控制系统(DCS);数控机床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片机的运用等。 2、信息化生产管理模式 (1)MRP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实现对企业的库存和生产的有效管理。 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编制所构成最终产品的装配件、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的采购计划、对内的生产计划。它可以用来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从而降低库存量。 物料需求计划是以物料计划人员或存

7、货管理人员为核心的物料需求计划体系,它的涵盖范围仅仅为物料管理这一块。 (2)MRP MRPII即制造资源计划。它的基础-MRP即物料需求计划的思想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已产生,只是到了60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逐步走向应用。70年代未,一些企业提出,希望MRP系统能同时反映财务信息,如,产品销售计划用金额来表示,说明销售收入;对物料以货币计价,以计算成本,方便订价;采购计划以金额来表示,以用以预算;库存以金额表示,以反映库存资金占用情况,此外,货币信息还必须符合企业长远经营目标,满足销售和利润要求,就是说,在系统的执行过程中,要反映出发生的成本,又把企业的经营规划和销售与生产规

8、划作为系统的宏观层。这样MRP进一步发展,将经营,财务与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即MRPII。 由于MRPII将经营、财务与生产系统相结合,涵盖了进行生产制造活动的设备、物料、资金等多种资源,并且有模拟功能,因此,它不仅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能对整个企业计划的经济效益进行模拟,这对辅助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有重大意义。 现代的MRPII系统完善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分为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帐务、成本、资金)三大子系统。生产控制子系统将按照预测的销售前景,并考虑销售单的实际情况来编制生产大纲;再按主生产计划的排程

9、,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据此采购原材料等并安排部件生产,以期在制品、原材料及成品控制在最优水平上。 MRPII是主要运用于制造业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系统,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而生产发展起来的,其管理模式适合于制造业企业的一般管理要求。 (3)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内外的所有信息汇集、整合为一个数据库并将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与该数据库连接起来,方便各个单位查询、交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和进行合作。 ERP是对MRP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

10、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第二节 物流管理与信息流企业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1物流管理的知识 2物流管理信息化一、物流管理的知识 物流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时间空间变化,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质资料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最有效地完成资源配置。分解、举例说明 (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管理科学的兴起: 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

11、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 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物流管理科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 背景: 在西方国家,引起现代物流管理科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以下几个直接的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原因: (1)由于产品越来越趋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和小批量化决定了配送的复杂化; (2)制造业和营销业中JIT

12、、 快速响应、连续补货等技术的采用,引进了以时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服务,要求人们做到在库存、运输和生产、销售之间进行严格控制与协调,以使存货量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改变传统上依赖于安全库存的物流战略; (3)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 (4)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广泛采取的“放松管制”政策,使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物流创新层出不穷。 物流管理的内容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

13、、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物流五要素: 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 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 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 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 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在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 物流管理的目的: 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的层次: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 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

14、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 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 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 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通常叫做进向物流,原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 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