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183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关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作业要求:1)、书写及格式要求: A4作文纸400(20*20)字格子纸手写(样式附后),每次大作业字数不低于2000字,要在文头注明课程名称、学生的班级、学号、姓名、作业题目等相关信息。2)、课程内容要求:每门课程有5个备选题目,3个阶段性学习题目,2个综合性学习题目。第一次大作业需在3个阶段性学习题目中任选1题作答;第二次大作业需在2个综合性学习题目中任选1题作答。没按要求选题或跑题的,按零分处理。基本符合视频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概念清晰,有理论综述,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内容。3、成绩评定:两次作业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作业题目基本会围绕视频综合内容展开,学生必须结合课程内

2、容进行作业的书写,发现网络抄袭或雷同作业均视为0分。课程24: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课程作业阶段性学习题目题目1、学习第二讲,请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谈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有哪些作用?答题要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举例说明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题目2、学习第五讲结合社会现象论述人的行为与社会有哪些关联答题要点:人的行为定义及特征,人的社会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与社会的关联,举例说明。题目3、某大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某种原因考试失败而受到挫折后,他不仅不从主观上分析原因,而是一改过去刻苦学习的精神,转向消遣娱乐,谈情说爱,试图以学习之外的活动避开学习压力给自己带来的焦虑

3、与不安。请分析以上案例,该学生属于应激反应中的哪种表现形式,请详细论述应激反应中各项行为。答题要点:根据第六讲相关内容和概念阐述综合性学习题目题目4、论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心身疾病的防治。并举具体例子说明。答题要点:心身疾病具体特点,怎么防治,防治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明。题目5、论述心身疾病的发展及研究解决方向。答题要点:心身疾病特点,发展,解决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明。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多层次相交切性:第一层,个体;第二层,群体;第三层,组织;第四层,组

4、织的外部环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学科,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这是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部分,即知、情、意过程。社会知觉:是指

5、主题队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1.观察;2.选择;3.组织;4.解释;5.反应。(五个阶段)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原因):1.知觉防御;2.首因效应;3.晕轮效应;4.投射。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经营管理价值观可分为:1.最大利润价值观(这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2.委托管理价值观;3.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

6、认同的程度。其包括: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

7、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其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关于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1.多血质(这类人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等,善于管理夕阳企业);2.胆汁质(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善于管理逆境企业);3.粘液质(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等,善于管理顺境企业);4.抑郁质(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性格分类:1.理智型;2.情绪型;3.意志型;4.中间型或称混合型。后天环境因素影响:1.家庭因素影响;2.文化传统因素影响;3.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

8、控制的看法。这是一种对因果管理的理解。控制方位论的分类:1.内因控制论;2.外因控制论。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霍兰德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他认为有六种基本的“个性定向”。薛恩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薛恩认为,有五种“职业锚”:1.技术职业锚。2.管理能力职业锚。3.创造性职业锚。4.安全感职业锚。5.自治独立职业锚。技术职业锚:这种类型的人作职业选择时以工作的专业技术或服务内容为基础。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往往沿着下列三个方面变动:纵向的、横向的和向核心

9、的变动。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力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命令型群体由组织结构图规定。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我们可以把群体任务简化为两类: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的概念。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度、群体规模、群体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群体以前的成功经验。对群体凝聚力很难准确地进行测量和评价。通常有两种评价方法:1.

10、问卷调查法。2.数量分析法。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室由法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1898年进行的。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2.环境因素。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曾对组织的正式沟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网络存有五种基本形式:1.轮式沟通。2.Y式沟通。3.圆式沟通。4.链式沟通。5.全方位沟通。有效沟通的障碍。1.失真源。2.沟通焦虑。3.过滤。4.选择性知觉。5.情绪。6.语言。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群体决策的缺点:1.浪费

11、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其方法是,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人际关系式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血缘、心理等等关系。其中经济生产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的作用?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

12、完善。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心理学家道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合作的特点不仅在于有关方面对于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有所认识,而且还在于每个人都对他人采取积极友善的态度,具有喜欢的感情。所谓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1.相互依赖性。2.任务不确定性。3.时间与目标取向。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工作绩效。冲突的过程五个阶段:1.潜在的对立或失调。2.认知与个性化。3.行为意向。4.行为。5.结果。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1.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

1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运用合作,在下列条件下可以使用这种策略:1.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2.当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3.当你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4.当你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的函数。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情景因素)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按领导的权威基础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示范性。2.激励性。3.互动性。4.环境适应性。领导的权利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资源控制权。2.奖惩权。3.专长权。威信是领导者

14、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领导威信的特点:1.内在性。2.持久性。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利于吸引人才。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1.工作的效率。2.工作的效益。3.人员的满意度。4.人员的流向。5.出勤率。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他们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1.低规章,低协商。2.低规章,高协商。3.高规章,高协商。4.高规章,低协商。五种领导行为类型:1.贫乏式管理。2.乡村俱乐部式管理。3

15、.任务式管理。4.中间型管理。5.团队式管理。所谓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所谓民主型管理方式,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做出决策的领导方式。所谓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集权式领导,由于压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群体内部没有活力,组织目标往往难以实现。权变理论的概念。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观点。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费德勒模式。权变领导论认为,领导者的领导是否有效是在领导者行为与某种组织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决定的。关于动机的基本概念。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的论点是:1.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性原理。2.强调需要分为层次,成阶梯式逐级上升,即层次性原理。3.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