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108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2008年05月11日 星期日 下午 02:15【摘 要】中国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礼仪制度正式为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从人类把对神、对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转向人类自身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敬畏、及时的活动日益频繁,逐步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终于形成为礼仪规范。 本文介绍了 中西方下载的独特差异,由来已久的历史渊源以及因“和而不同”引发的 现代中方前进方向。【关键词】礼仪文化 差异性 原因 方向一、中国礼仪文化演变简史自50万年前山顶洞人缝制衣服开始,文明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发展,“炎黄五帝

2、礼理起于大一,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之说。我国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起,礼开始以正规的方式出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典”已足够说明当时礼仪的规范体系。大约在夏商周三代,礼仪开始典制化。最早的秘书机构“太史寮”的建立,第一部记载礼的典籍周礼的出现,“三礼”的盛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礼仪进入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礼的大力推行,孔孟等思想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基础。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封建礼仪及“三纲五常”的提出,清末至民国时期,科学、民主、自尊、平等的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礼仪标准得到传播和推广。五四以来,中国的礼仪

3、更注重吸收目前国际礼仪的长处,为我所用。二、西方礼仪文化演变简史爱琴海地区和希腊是亚欧大陆西方古典文明的发源地。约自公元前6千年起,爱琴海诸岛居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此后,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进入因荷马史诗而得名的“荷马时代”。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年)率先提出了“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谈天说地,而在于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植人的道德观念。他不仅教导人们要待人以礼,而且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封建化过程,1

4、2至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中世纪欧洲形成的封建等级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将封建主与附庸联系在一起。此间制定了严格而烦琐的贵族礼仪、宫廷礼仪等。n14至16世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17、18世纪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兴起的时代,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相继爆发。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礼仪逐渐取代封建社会的礼仪。资本主义社会奉行“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但由于社会各阶层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的不平等,因此未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平等。不过,资本主义时代也编撰了大量礼仪著作。例如,捷克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公元15921670年)编撰了青年行为

5、手册等;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于公元1693年写作了教育漫话。一直到近代,西方个方面实力的增长,对贫困国家的殖民,将他们的礼仪文化也带到被殖民国家,开始影响着世界的礼仪文化,成为世界礼仪文化的典范。三、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性1、称谓称呼方面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

6、,表兄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加上职位,xx经理,xx总裁等。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头衔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高级宗教人士等。2、交际语言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点头致意,握手或行拱手礼,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认为欠身显得自卑,拥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与吻手礼也较为常见。在我国除了见面和告辞时使用,在表示祝贺、感谢或互相鼓励时也使用。发展到现在,被简单的“你好”,“再见”所取代。可是西方的贴面礼、亲吻礼、吻身礼,让国人仍很不习惯接受。中国在见面时喜欢客套的问去哪了?有没有吃饭?西方则认为这侵犯了他们

7、的隐私,感到奇怪。送客离开时,中国人习惯挽留,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仅微笑作再见就可。3,宴请方面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4,禁忌习俗中国人不喜欢说4,因为与“死”同音,认为8、6吉利,偏向于双数,追求成双成对。西方人不喜欢13。缘起基督教中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犹大出卖耶稣,有13个人。也不喜欢星期五。中国人尊老,而西方人忌老。中国人喜黄色,有图腾为“龙”,视为龙的传

8、人。而西方则认为龙是蛇,基督教中蛇就是撒旦、是魔鬼,黄色暗含断交之意。国人在馈赠送礼时不可“过时送礼,事后补礼”。与年长者不能送“钟”,乌龟有“王八”之称,亦不可。外国人在送礼时不求贵重,意到便可。送礼收礼时亦少有谦卑之词。但礼品包装要求精美。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忌谈论个人私事、年龄、婚姻、收入等。中国人则习惯称自己“礼不好,请笑纳”。5,日常行为习惯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拜访他人表示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要跟这人预约,突然造访会造成受访者不快,因为会打乱别人的工作安排。西方人比较忌讳别人探听其隐私。中国人比较

9、热情,愿意帮助他人,喜欢询问别人可有什么帮忙。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购物品价格,在中国人看来,物品贵贱只代表物品质量。西方人则认为是隐私,不宜直接询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较近,经常可以看见中国少女亲昵而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过于亲近,中国人认为西方人冷淡、傲慢、过分疏远。这都是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导致的。东方人重义重情,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四、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原因(一)生存环境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个农业大国,靠天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而中国所处地理环境相对优越,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取耐以生存的资源,所以东方人将大自然定义为生存的依赖,对自然顶礼膜拜,事事模仿自然,顺应自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10、三,三生万物”,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人们都将其归咎于违背自然,从而受到自然的惩罚,仍然将自然定为了万物的主宰。而西方人则更注重自己对于自然的改造,他们将这种改造更多的归功于“独立于自然以外的人类的思维”,而非东方人的顺应自然,从而产生了“人物分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东西方自然观的不同,造成了两地文化的迥异。拿园林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同处于18世纪的法国凡尔塞宫和中国清朝的避暑山庄,这两个都是以强大帝国最强盛时期为背景,同样都是通过超经济手段,设计建造完全体现建造者思想的艺术品,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凡尔塞宫为代表的“直线条”,“规则的几何图形”,“对称,整齐”的欧洲造园风格,无

11、不与大自然形成鲜明的对比,无不都显示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则以“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模仿自然,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体现着东方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表达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尊崇。这些差异都源自于东西方人所持有的不同的自然观。(二)历史典故中西方神话异同的影响礼仪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分析其差异也必须从文化的源头讲起。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明有三大源头:一是古希腊神话和科学精神;二是古罗马政治法律文明;三是西伯来犹太人的宗教文明。1、神的来源和政治文化内部不同的思维差异导致哲学时代重大差异,这个神话的思维差异就是古希腊神话是人神同构,中国神话则是人神同一。

12、从古希腊戏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古希腊中的神和人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人的七情六欲。宙斯,第三代神王,又称宙神,弑父篡权,性格极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或凡人私通。他们是虚构的,不似中国神话,神便是“得道”的人,死后的伟大的君王就成了神、三皇五帝等。但他们不是一般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强大的意志力,他们是人神同一的身。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古希腊人或说西方人的传统精神是不依赖统治者的个人道德,因为最高神和一般人都一样,所以他们依靠制度。而中国人则依赖统治者个人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也只有伟人才能统治天下,但也是无情的。自古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称,都与形成专制有关。2、神话权利传承机制和文化机制

13、让贤机制是中国神话权利的传承,尧让舜,舜让大禹,古希腊以自我否定机制,宙斯不满父亲克洛诺斯的残暴,弑父夺位,其与阿尔克墨涅所生儿子赫拉克勒斯不满他残暴,他的权利同样被推翻,中国诸神通过禅位和让贤的和平方式实现统治权的转换,不仅将统治权交给接班人,伦理规范,道德体系,价值观念也传递下去,强调君贤臣良,形成一种传递性的、伸展性的、复制性的自我肯定机制,导致文化的凝固。希腊神界统治权的易手通过禁忌-放逐-反叛-取代的途径完成,暴力的反叛和否定的神系延续、进化和发展的契机,传达进化思想。3、神系差异和宗教中国神话模糊了神话与历史,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主神和以他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也没有一个全宇宙性

14、的主神。而希腊神话较清晰,不仅有丰富、完整的系统,而且有确定的主神和以他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络。希腊的主神宙斯同时也是奥林匹斯神系的中枢和纽带。神系中的各式各样神话形象都与主神宙斯搭上关系。古希腊神话与希伯来犹太人的宗教相遇,融合为一神论的严格意义上的西方宗教。由于中国乃至东方神论宗教,被很多学者从此判定没有宗教。中国上古思维影响,与多多神论的佛教一拍即合,和中国本土道教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特色的佛教,不能以西方宗教的某个特征来判定东方宗教。这就是神话对日后,对中西方政治文化乃至生活都影响深远的宗教影响。(三)宗教信仰1、一神与多神和中西方自然科学思维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一部经

15、典,这位神是万物的主宰,至高的主权掌握者,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而代表东方宗教的佛教则为多神,经典浩迭,虽有一主之神,却不是创世主,连中国本土的道教同样没有一个造物主的最高神。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有机世界有宇宙演化而不是第一动因或造物主,而且唯一的原则在功能上又等同于交易,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对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很不幸的是人们完全陷入了宇宙的有机论泥潭。2、宗教与政权结合和反抗思维公元五世纪时,基督教以政权合一的方式全方位统治

16、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教会成为“等级金字塔”的塔尖,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还掌握着大量土地,此时的基督教钳制和禁锢一切进步思想,在残酷的压迫下,西方人不得不具有一种探索和反叛心理。自文艺复兴,这次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同时给钳制和禁锢一切进步思潮的教会沉重的打击,宗教改革彻底结束了天主教会一统西欧的时代,有这样一句说法,“压的越紧,反弹力越大”,天文学、生物学、近代科学、艺术随之而产生。在中国,宗教从没有全方位统治,(西藏除外),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一度辉煌,成为国教,但也只是短暂的十几年,更没有发展到凌驾皇权之上的地步,纵观中国的历史,一直处在舒适的状态下,各种思潮和科学领域也是相当宽松,也就因由来已久的惰性而极为轻视,他们重视的是农业方面的生产,人际关系的维持,正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