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077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上半年湖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的法律责任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依据是。 A:项目批准文件 B:项目建议书 C:编制设计文件 D:工程建设任意陸标准 E:经济政策 2、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市健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C: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D: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E:综合治理3、城市规划实施的首要作用是。 A: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城

2、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B: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现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E:综合治理 4、期限一般较长,要充分估计相当长时期内的发展需要,才能使城市健康地成长、顺利地建设的是。

3、A:镇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总体规划 D: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E:综合治理5、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布置方式。 A:集中 B:分散 C:轴向 D:狭小带状 E:综合治理 6、在通信网的分类中,是由国家通信主管部门或经过国家有关机构认可的机构建设并管理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通信网。 A:公用网 B:专用网 C:广域网 D:广播网 E:经济政策 7、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不同道路等级、相邻地块性质、建筑间距要求、历史保护、城市设计与空间景观要求、公共空间控制要求等因素。 A:建筑间距 B:建筑后退 C:建筑高度 D:建筑体

4、量 E:综合治理 8、采暖热指标是各类建筑综合平均值,往往随地域气候状况和的变化而变化。 A:建筑高度 B:建筑面积 C:建筑距离 D:建筑结构形式 E:经济政策 9、能够刺激呼吸器官、导致气管炎、量大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的污染物是。 A:飞尘 B: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 D:氯气 E:经济政策 10、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是指。 A:劳动构成 B:职业构成 C:产业构成 D:家庭构成 E:综合治理11、对建设用地中建筑绿化小品、广告、标识、街道家具等提出的控制引导要求是指。 A:建筑形式 B:建筑色彩 C:空间组合 D:建筑小品 E:综合治理 12、公共建筑

5、,主要指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A:空间组合 B:群体组合 C:交通组合 D:流线组织 E:经济政策 13、城市中应设置公共厕所的范围不包括。 A:广场和主要交通干路两侧 B: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C: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 D:城市区域內所有胡同 E:经济政策14、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其中最常见的道路网类型是。 A: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B: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C:自由式道路系统 D:混合式道路系统 E:综合治理 15、市场经济早期模式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A:国有企业 B

6、:乡镇集体经济 C:分散家庭工业 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E:综合治理 16、燃气调压站分类中,调压站按分为区域调压站、用户调压站和专用调压站。 A:性质 B:调节压力范围 C:建筑形式 D:调节方法 E:经济政策 17、在计划经济时期,居住区规划形成了传统的固定模式,即在空间上清晰地划分出。 A:居住区小区组团 B:居住区组团 C:小区组团 D:独立式组团 E:综合治理 18、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的是。 A:位序规模法则 B:城市金字塔 C:城市首位律 D:核心边缘模式 E:经济政策 19、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

7、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其中,在商品短缺时期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A:国有企业 B: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C:乡镇集体经济 D:分散家庭工业 E:综合治理 20、在排水系统中,雨水和污水形成相互独立、系统完整的排水系统。 A:直排式合流制 B:完全分流制 C:截流式合流制 D:不完全分流制 E:经济政策 21、我国的一级行政单位是。 A:聚落 B:乡村 C:镇 D:城市 E:综合治理 22、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分5类,其中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A:类 B:类 C:类 D:类 E:经济政策23、下列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

8、方法中不包括的是。 A:类推分析方法 B:空间模型分析方法 C:定性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方法 E:综合治理 24、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应满足“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以达到系统在方面的合理性。 A:经济 B:距离 C:供求 D:布局 E:经济政策25、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的是。 A:国家 B:经济 C:民族 D:城市 E:综合治理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包括_。 A用地性质 B用地面积

9、C建筑密度 D建筑高度 E环境要求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的有。 A: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D: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E: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3、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包括。 A:交通标志上 B:风景名胜景点建设控制地带 C:大型商业建筑上 D:影响交通安全的地带 E:历史文化保护单位 4、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A:合法 B:便民 C:及时 D:平等 E:公开5、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和克拉克将经济活动分为三部

10、类,分别为_。 A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B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C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D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E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的部类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注意事项有。 A:加强建设项目多方案论证 B:重视环境详细评价 C:重视建设项目的技术问题 D:避免环境影响评价的滞后性 E: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7、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 A:人口的集中 B: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C:空间形态的改变 D: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E:经济社会结构的变

11、化 8、我国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具有的特征包括。 A: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要求我们要加快对外交通设施的建设,疏通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联系通道,利用对外交通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B: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相匹配、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C:全面分析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使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地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并获得最佳效益 E:随着城市交通机动化程度

12、的明显提高,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9、村庄背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包括等。 A:周围关系 B:自然条件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质条件 E:历史改革 10、各组团中心或主要客流集中地设置的市级公交干线与组团级普通公交线路衔接换乘的枢纽。其主要交通方式包括。 A:小汽车 B:轨道线 C:公交干线 D:自行车和步行 E:普通公交线路11、对于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中的救济制度来说,其行政救济的内容包括。 A:行政复议程序 B:行政申辩程序 C:行政赔偿程序 D:行政监督程序 E:行政执法程序 12、对于等,则通过空间管制等手段予以保护和控制,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13、,使公众免受地质灾害的损害。 A:自然资源 B:生态环境 C:历史文化遗产 D:自然灾害易发地区 E:地质条件 13、对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 B: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C: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D: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E: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14、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主要职责为。 A:提供规划条件 B: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C:审核建设用地项目 D: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E: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情况进行公示 15、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审核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14、,主要是了解和能源的需求量、采取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运输量、污水的排放方式及其污水量等。 A: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B:建设项目的性质 C:建设项目的规模 D:建设项目的用地大小 E:建设项目的名称 16、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 A:工程地质条件 B: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C:气候条件 D:地理位置条件 E:资源条件 17、在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规划中,关于生活垃圾及卫生填埋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垃圾填埋场 B: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3 km C:场地四周宜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 D:场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50 m的绿化隔离带且

15、沿周边设置 E: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 km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 A: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D: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E: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19、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保护规划应当包括。 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C: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 D: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E: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20、城乡规划法的总则框架内容中不包括。 A:城镇体系规划 B: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C:规划条件的规定 D:规划区的划定 E:行政强制迁除规定 21、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A:因地制宜的原则 B: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