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034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与评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自由飞翔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很厚的词典、土豆、水果刀、多媒体课件、抽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

2、1.老师出示一张纸。 师:这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 生(异口同声):长方形。 师:这张纸非常薄,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看这一个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 2、将这张长方形纸片逐渐累加成一摞纸。 师:现在我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老师手势演示后,出示一本很厚的词典)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 生(非常肯定地):现在不能忽略厚度,要看成长方体了。 师: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 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 . 师: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

3、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渡到长方体的字典的演示,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题:一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由“面”到“体”的过渡,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效,学生的思维也渐次展开。教师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对长方体的原认知,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为后面

4、学生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 (一)从实物到图形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1:电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2: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3:许多做房子用的砖,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实物。 师:(指着课件中的抽纸盒)这个抽纸盒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生(非常肯定地):是的。 师:这个抽纸盒,抽去它的颜色、花纹、材质,只留下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一个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体物体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利用课件演示将“抽纸盒”抽象出它的几何图形“长方体”,初步感

5、知从实物到图形的过渡,这样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来组织教学,既让学生感觉自然、放松,又让学生感受了抽象的数学思想。 (二)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演示切土豆成形的过程,渐次展示长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 师:这颗土豆是长方体的吗? 生:不是。 师:对,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但老师却要用这颗土豆来介绍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想看看吗? 生(兴致盎然):想看。 师:这刀切下去,会出现什么? 生:平平的面(师板书:面) 师:(垂直于刚才的面)从这个方向切下去,又会出现什么? 生:又出现一个平平的面。 师:这两个面相较于一条直直的边,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

6、棱。(板书:棱) 多媒体辅助演示棱的概念。 师:(垂直于刚才的两个面)从这个方向再切一刀,又会出现什么呢? 生:3个面,3条棱。 师(指着土豆上的面和棱):对,有三个面。上面和前面相交于这条棱,上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前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这3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多媒体辅助演示顶点的概念。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要切成长方体,还要切几刀?一共要切几刀? 生:还要切3刀,一共要切6刀。 (3)学生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 师:你能在你的长方体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生饶有趣味的与同桌互指长方体盒上的面、棱、顶点。) 师:我们

7、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长方面、棱、顶点的特征。 【评析】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个环节,陈老师安排了当场切土豆的演示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切一刀得面,切二刀呢?切三刀呢?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想象、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现场切土豆验证,先切得面,再切得棱、顶点。教师接着追问,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切几刀?问而不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着力于想象与思考。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新鲜有趣,一边想象、思考,一边切后验证。学生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兴趣浓厚,有浓浓的“数学味”。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演示“切土豆”过程的“慢镜头”,清晰地、渐次地展示了

8、“面” 、“棱” 、“顶点”的概念,丰富了学生建立面、棱、顶点概念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利用学具,感悟长方体的特征。 每个小组发一张“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答题纸: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为观察对象,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讨论题,小组长作好记录。音乐响起讨论开始,音乐结束讨论结束。(教师巡视,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利用学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 面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谁能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看? 生1转动长方体任意数。 生2(急不

9、可耐地):老师我有不同的数法。你看,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一共有6个面。 这时,几位活跃的学生赞同的说:“这种方法好,这样数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这位同学数面时,固定了长方体的位置,把相对的面一组一组数出来。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的,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有序的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吧!(师生一起用手势有序地数面。) 师: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1: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 师:有补充吗? 生2: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见学生有些疑虑)是吗?你见过这样的长方体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我带来的长方体纸

10、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 教师边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边说:”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 多媒体课件演示6个长方形动态围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这6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说长方体是由6个 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1: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也就是说长方体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 生1:我可以把上面剪下来贴到下面,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长 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了

11、。 师: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 生2:我可以用尺子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相对的面的长 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哦,你是用测量法,用数据比对来验证的。 师: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 生3(指着长方体学具):前面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 面的长等于下面的长。左面也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宽等于下面的宽,因此,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棱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条棱?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你是怎样有序地把这12条棱数出来的? 生1

12、先数左面4条棱,再数右面4条棱,最后数中间4条棱。 生2把相对的棱一组一组数出来的。 师(边指边说):第二位同学先数了这中间4条棱,这条棱和这条棱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也是相对的棱,所以我们把这4条棱叫做一组相对的棱。还能找到其它相对的棱吗? 生用手指出其它两组相对的棱。 师: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生(极有自信地):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 师: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师用手势指棱)这是一组相对的棱,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棱,这还有一组相对的棱。 师: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 生: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13、。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8个顶点。 师: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我把它们留在黑板上。(老师贴出讨论的表格作为板书)【评析】为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陈老师设计了上面的统计 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有序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学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完成统计表。教师非常注重学法的指导,且落到实处。如,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追问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分“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的面来数,突出“相对“,并且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

14、有序的数一数。又如,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数棱的时候,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教师教学生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来数,每组4条,有3组,共12条。这样教效果很好。教师还不时地穿插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教会学生学习、激励学生学习。如,“像这样就是有序的思考,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移面重叠,这个办法不错,叫重叠法”,“量一量,用数据来比对,叫测量法”,“ 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等。 另外,在学困之时,疑难之处,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举例子来 说明问题。如,有学生说:“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教师带暗示性的接着问:”有补充吗“?马上有学生说:“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是吗?你们明白了吗?“,见学生有些疑虑,教师马上问”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边指边说:”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