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998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江保卫战》说课稿(原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大江保卫战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苏教版的教材安排特点是以单元为主题,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八一壮歌”,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三篇课文。大江保卫战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

2、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打破时空限制,让课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走近大江,从而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因此我选择的教学环境是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 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 借

3、鉴“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3、让学生感悟遭遇洪水浸袭时,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 身的大无畏精神。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2、认识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白进行保卫 战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初步体会解放军战士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1.歌曲为了谁2.原文朗读大江保卫战3.收集1998抗洪抢险图片资料二、说教法学法五年级的学生十一二岁,都没有经历过1998年的那场洪水,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体验,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所以,为

4、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学法方面我是这样想的:1、再现动人情景,以情激情;2、用心灵去体会,以读激情;3、以练促学,感悟内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等贯穿课堂始终。播放战士们在抗洪抢险中英勇无畏的场面的图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唤起内心的传感,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奠定了基础。在学习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品味感情,又使其不

5、厌烦。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范读、指名读、自由读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因此,教学中运用的朗读较多。让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保大堤的情景。(教法)在读、思、议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读促悟法完成学习任务。(学法)三、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自学展问。1.谈话引入2.播放歌曲为了谁3.课题质疑(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为了谁,将学生带 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激发学习文本的兴趣。)环节二、互动探究。(一)、自主探究(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通顺课文中的句子。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

6、解课文中新词。3、边读边思: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二)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等(幕布、探照灯)2、积累词语。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读音方面的错并及时纠正。)(三)理清脉络 感知内容。1、(听音频大江保卫战朗读)边听边思考: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为什么战?怎么战的?战的结果怎样?) 课文哪一部分是写“为什么战”的(第1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怎么战的?”(第25自然段);哪一部分是写战的结果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个音频中音乐的渲染,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

7、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再加上朗读者激情的朗诵,很容易就使学 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 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2、学习第一段(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排比)。(2)请看长江流域图。课件赏析交流。自由读、师范读、练读、指名读。(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批注重读词语,图文并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看、想象、感情朗读去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

8、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环节三:拓展延伸1.多音字组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设计意图:检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课内课外知识的牢固掌握。)四说板书设计为什么战?(1) 告急 怎么战的?(25) 战的结果怎样?(6) (设计意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精当巧妙地揭示文旨,文脉和重点段浓缩课文内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根据课文内容1、是一篇 ,课文围绕“战”字,按照 顺序组织材料,再现了 、 、 三个感人的英勇事迹。 2、 “风声雨声涛声, ;雨水汗水血水,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 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诗句是仿照 代 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 , 。”一、怦然心动,以情激情德国教育家

9、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二、情动辞发,以读

10、激情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

11、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这是一个“点面结合”的手法。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

12、,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此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高大无畏的形象再现出来,大家谈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

13、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此刻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读书是投入的,是声情并茂的。同时第5自然段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一段。课上我便让学生尝试着背诵三个飞向组成的排比句,情动词发,学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诵了出来。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适当的拓展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呢?”在课前,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网查询资料,拓展文本,感受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使学生有机会交流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让学生能在资源共用,智慧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信息传递,思维碰撞,心灵交融。只有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抗洪抢险中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才能获得“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的最终体验,在心中掀起情感波澜,升腾起对解放军由衷的钦佩之情。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通过体验锻炼学生读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并且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朗读,加深学生感悟。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