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957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7届高考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 有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 阅读题(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

2、的文字,完成13题。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

3、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执行。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

4、,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尝”。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

5、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位最为突出。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

6、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生的影响。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间的重要意义。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可

7、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关注日月运行规律。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月具有教化的作用。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动看得很重要。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祭品找依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

8、料一: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裹着灰色呢子大衣,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焊接馆里,“潘际銮”三个字高挂在门厅的墙壁上,居于一堆名字里最顶头的位置。不过,对很多普通公众来说,这个名字很陌生。与潘际銮相关的很多成就,已经被写进教科书。比如,中学生在地理课本里读到的秦山核电站,他是这项工程的焊接顾问。当我们乘坐着高铁,奔驰在铁轨上时,已和这位被誉为“高铁功臣”的老院士,产生微妙的关联。潘老先生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穿着厚棉袄,站在南京段的铁轨边上,在深夜里测定钢轨的焊接

9、工艺。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岁了。不过,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比他小好几轮的同事郑军说,“潘老师还很年轻呢”。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他和年

10、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聚在一起。他们有的被家属挟着,还有的已经“糊里糊涂了”。当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他环顾四周,看到眼泪顺着很多张布满沟壑的脸,往下淌着。20多岁时,在炮火声中从老家九江逃难到昆明的潘际銮,“知道国家要亡了的滋味”。这个西南联大44级校友说,“那时候读书,纯粹求学问,不想功名和前途。”1980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

11、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材料二: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

12、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材料三: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

13、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1987年至1991年,潘际銮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

14、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的真正幸福。(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报2014年4月4日)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

15、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说法有所不同,但是部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6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真正的猎手张明在乌林,算不得真正的猎手。以前是,至少后来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