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942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 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本课节选自小说的开头部分,是小说的“

2、楔子”,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破门而入,强奸了姐姐,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姐姐也跳河自尽了。三十年后,小虎子又回到了冀中平原上,决心报三十年前的血仇。这时的小虎子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在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的帮助下安了家。现在的冯兰池已60多岁,仗势欺人,横行乡里,其儿子冯贵堂念过大学法科,一场官司使村里的朱老明赔了五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头牛锁井镇又掀起了一场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对应学生用书P87)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锃亮(zng)2.釉子(yu)3紫黝黝(yu) 4.蘸唾沫(zhn)5胡髭(z) 6.思忖(cn

3、)7攥着(zun) 8.老鸹(gu)9肩胛(ji) 10.讹诈() (二)多音字1呱2.扛3脯 4.捋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对词语1震动振动例句中国队夺冠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真是“今夜无眠”了,已经晚上十二点,他听着钟表有节奏的振动声,这才恬然入梦。辨析震动:不一定有规则,多比“振动”强烈,又时常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可以用于人,指重大的事情、消息震动人心。 振动:一般指有规则地摆动、摇动,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左右或上下地动,是多次的、不断往复的。一般用于具体物体,并多用于科学术语中。2干涉干预例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日表示,香港政制发展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以任

4、何方式干涉。 推进省级以下检察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有利于市、县级检察机关更好地行使检察监督权,减少地方政府干预。辨析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 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以一定的压力和影响。如:请民警同志出来干预。四、积累成语1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2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3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4招事惹非:(言语、行动)引起是非、麻烦等。5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6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

5、原来的地方。(对应学生用书P88)描绘“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巨匠梁斌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96年逝世,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作品: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上部),中篇小说父亲,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评价:闻名中外的小说家。 记写北方农民的革命斗争发生在1932年8月的高蠡暴动,是保定地区高阳、蠡县一带的广大

6、农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直接领导下掀起的一场震撼华北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这块沃土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给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并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节选部分围绕朱老巩护钟事件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坚韧、刚毅、勇敢果断、疾恶如仇、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揭示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也反映了农民自发斗争

7、失败的不可避免性。赏情节1本文主要概括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试概括主要矛盾冲突。明确矛盾起因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矛盾发展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矛盾冲突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矛盾回缓严老尚出面调解。矛盾高潮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赏人物2结合课文所选内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明确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1)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2)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3)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

8、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4)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5)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6)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时,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7)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赏环境3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

9、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没有人施以援手。(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退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4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明确表现手法语句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通过人物

10、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反问了一句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 细节描写,暗示环境护钟斗争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精神。赏技巧5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举例分析。明确特点示例语言个性化选文在语言上极具特色,人物语言富于个性,灵动鲜活,朱老巩的掷地有声,严老祥的大义凛然,冯兰池的凶恶阴险,严老尚的蛮横无赖,朱全

11、富的善良老实,都能从人物的语言中得到展现。如朱老巩“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这句话,真可谓掷地有声,突出了人物的英雄本色。动作描写鲜活文中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作者通过鲜明有力的动作描写,使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朱老巩二话不说,叉开巴掌,劈脖子盖脸打过去,说:去你娘的!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斤斗,滚在地上。”“叉”“劈脖子盖脸”“打”等动作描写写出了朱老巩性格中勇敢果断的一面,一个“滚”字暗示了这一巴掌力气之大,劲道之狠。老祥大娘说:“算了吧,兄弟!几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还能改变了这个老世界?”网友说:“伟人改变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人到底应当适应环境还是改

12、变环境?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不能适应环境,那就改变环境。雄鹰永远振翅于天空,鱼儿永远悠游于水底,骏马永远驰骋于草原。人,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必须敢于改变环境,这样才能彰显迷人风采。想想食客毛遂如何自告奋勇,劝说他国联盟,击退敌军,保家卫国。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却让他改变了个人环境和国家环境。固守于原来生存环境的人是弱者,只有能抓住时机而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观点二:不能改变环境,那就适应环境。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

13、、寂寞和很不方便的生活条件;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拥挤,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成功总是青睐那些认真工作、积极进取的人。如果成天一肚子牢骚委屈,自以为大材小用,不仅没有人同情,还可能会被环境所淘汰。(对应学生用书P90)文学史评红旗谱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梁斌的红旗谱和欧阳山的三家巷(及苦斗等),是对于革命“起源”的叙述。革命起源,是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主题之一。在一些小说中,它通过对革命的参加者(主要是工农民众)投身革命的生活、心理动机的表现来实现,而在红旗谱等小说中,则直接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乡村和城市革命运动最早的孕育、开展的情形。据

14、梁斌的回忆,为着写作红旗谱,他有过长时间的准备。在作家看来,“史诗性”地概括中国农民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命运,需要安排相当宏阔的生活画面和长卷式的结构。因而,小说被构思为多卷本。第一部红旗谱(1958)写20世纪30年代初在河北保定一带农村开展的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潮。第二部播火记(1963)主要写发生于1932年的高蠡暴动。第三部烽烟图(1983)则写抗日战争烽烟初起的斗争情况。朱老忠、严志和两家几代人的生活遭遇,是各部的主线,而这一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为各卷的中心情节。和创业史一样,红旗谱开头也有独立成章的“楔子”(创业史是“题叙”),讲述主人公或其先辈曾

15、经的奋斗:老一辈农民朱老巩和严老祥大闹柳林镇,赤膊上阵,拿铡刀拼命,朱老明对簿公堂,和地主打官司,但“都注定要失败”。这为“正文”提供了铺垫和对比:他们的后代在“接触了党,党教导他们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的道路”之后,斗争终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小说完成了这样的“叙事”:“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 在红旗谱中,这一主题,主要通过对朱老忠等人物的“成长”(由传统农民的仇恨和反抗性,到获得由“时代”、由无产阶级政党所赋予的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来实现。对于朱老忠等,当时的评论界不仅认为是小说突出成就的标志,而且是当代文学人物塑造的重要收获。小说对这个人物的创造,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