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935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六单元三尚贤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尚_贤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社稷(j)2.恃(sh)3.辟(b)4庶(sh) 5.阖(h) 6.闳夭(hn)7罝罔(j wn)二、通假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通避,躲避,避开2四鄙之萌人闻之 通氓,百姓3谨上为凿一门 通仅,仅仅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 同网5莫不敬惧而施 通惕,警惕6美章而恶不生 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通倘,如果三、古今异义1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古义:指在高位者今义:成人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一词多义1薄2尚3举4逮5肆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1则是本失其所欲本:从根本上2谨上为凿一门 上:在上面

2、(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贫贱:贫穷的人,低贱的人(2)今上举义不辟疏 疏:疏远的人(3)今上举义不辟远 远:边远的人(4)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贤:有才德的人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必将富之贵之 富:使富 贵:使贵(2)将在于众贤而已 众:使增多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者,也”表示判断)2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也”表示判断)3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者,也”表示判断)(二)被动句贤士不可不举(语意上的被动,“举”为“被提拔”)(三)状语后置禹举益于阴方之中(“于阴方之中”作状语,后置)课文译注1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

3、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评析 这好比富人有高墙深宫,宫墙已经筑好了,只在上面给它凿开一个门。有盗贼进去偷东西,只要关上他通过的唯一的门来捉他,他就无从逃走了。墨子用生动的比喻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统治者要想统治好百姓,治理好国家,最关键的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即尚贤任能。墨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突出了墨子的政治远见。2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评析因此国家拥有才德兼备的士多了,国家就治理得好;才德兼备的士少了,国家就治理不好。所以,在高位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使贤能之

4、士众多。运用对比,提出了本文的核心观点:王公大人尚贤事能来治理政事,是国家治理好的关键。墨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墨子把国家中人才的多少与统治者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从中告诫统治者,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泛招纳人才。他认为崇尚和重用人才是治国的根本,体现了比较先进的人才观。问题1第1段,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通过摆出社会现象,得出“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的观点。问题2第2段中的“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有何作用?明确承上启下,开启下一个层次,具体论述使贤士增多的方法。问题3第4段,以形象的比喻作结,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尚贤事能”是执政的唯一根本的道理。问题4第5段列举尧举舜,禹举益

5、,汤举伊尹,文王举闳夭、泰颠的典型事例来印证什么?明确印证施行“尚贤事能”这些原则和方法的重要意义。问题5第5段中墨子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体现了墨子什么样的思想?明确在古代,统治阶级对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看不起的,那些出身下层的人即使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墨子的尚贤思想有突破性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种思想,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状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这正是墨子思想的精华所在。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6、()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B四鄙之萌人闻之C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解析:A.“辟”通“避”;B.“萌”通“氓”;D.“尚”通“倘”。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A.根本;从根本上。B.认为;按照。C.通“避”,回避;通“避”,避免。D.均为“提拔”。答案:D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组是()A将在于众贤而已 B必将富之贵之C无能则下之 D美章而恶不生解析: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D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

7、国家者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8、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避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

9、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乎道术者乎 (博通)B始我所恃者亲也 (依靠)C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逮捕)D阖其自入而求之 (关闭)解析:C项中“逮”意为“等到,直到”。答案:C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而”表转折关系;“而”表并列关系;实行,动词;因为,介词。答案:C7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

10、“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C在第四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四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解析:B项中“贤良之士”并非“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

11、术”之士。答案:B8翻译下面的句子。(1)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译文:_(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译文:_答案:(1)这样以后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多起来。(2)皇上用来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事能这一件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亨,人异义。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12、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诛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国君者,囯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

13、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尚同上,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