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925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体验之旅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久要不忘平生之言B闻义不能徙C颠沛必于是 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A中的“要”通“约”,贫困。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即使)B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安居,享受)C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D项中的“厌”意为“讨厌”。答案:D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即使/虽然;B项,通“如”,表假设/表修饰;C项都是介词,用;D项,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不译。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各项不

2、同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 B饭疏食饮水C己欲达而达人 D以告者过也解析:A、B、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使动用法。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58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C岂其然乎 (正确)D人不厌其言

3、(满足)解析: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答案:A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句中“于”为介词,对于;句中“其”,代词,他;句中“其”,代词,这。答案:A7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解析:B项,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答案:B8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答:_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二)课

5、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

6、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服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服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

7、忠且孝矣。注桡:弱。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政廷:执法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B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C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D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解析:“父”“王”“石渚”在句中均作主语,据此断句即可。答案: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指

8、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B司寇,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C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D斧锧,亦作“斧质”。斧子与铁,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上,以斧砍之。解析:“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答案:A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节操不单单激勉于一代人臣。D文章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解析:B项中“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错误。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译文:_(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译文:_答案:(1)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有利

10、,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2)一国之主的忧虑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参考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 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

11、们与吴国交战, 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告诉荆王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郊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锧。 一国之主的忧虑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 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

12、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的,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 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行职责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

13、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执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三、语言表达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害。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张仪瓦解六国的聪明,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1)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