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8853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唐朝内地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的交往,不仅表现在各种物品的输入与输出,更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人员 之间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内地有大量的戍卒、使节、文士、商贾等进入西域,而更多的还是西域人受到中 华各地的吸引,纷纷前来通使,贸易、留学,甚至入仕、传教,因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交流 的主要途径,唐代诗歌中的诸多西域名物品类以及文化事象均是这种交流过程的反映,丝路文化对唐代诗歌 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之于文化,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还应当包括时间观

2、念和思想空间。唐代诗歌的地理延伸从“阳关” “安西”到“葱岭” “西海” ,直至“条支” “拂林” ,正是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延伸。唐代承续汉事, 积极开拓西北,经营西域,藉保关陇安全。唐诗以汉喻唐,包含了对古人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建功立业的 豪情,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崇敬和对国家实力的强烈自信。如果地域性和时间性是向外的延伸, 思想性就是向内的省视,而对于唐代诗歌而言,外来的思想影响莫过于佛教。佛教于汉晋之间自西域传入, 我国僧人又赴天竺求法,得佛教真传而使中国也成为佛教中心,佛教至唐代达到鼎盛。唐代文士礼佛及与佛 教僧徒交往之风盛行,细密精深的佛理、意味幽远的禅意也使得唐代诗歌

3、中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这种自 觉自愿的能动选择、直指内心的深层体验,激活了诗人创作的灵感,他们借助长于抒情达意的古典诗歌,深 刻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和理论,并认为这个不可分割的民族统一体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唐 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通过一系列羁縻州府的设罝巩固了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 西北诸族的拥护,唐太宗还被尊奉为西北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 ,唐代诗人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 庭、轮台,对边疆民族习俗感受至

4、深,其诗歌就有对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共处的赞颂, 赵将军歌: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乌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岑诗凸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发 展对各少数民族所产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 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西域独特的自然景现、文化艺术、丰富物产及民俗风情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和想象空 间,唐代诗人作为时代精神的代表,及时地将这些文化养料有选择地吸收到具体作品中去,创造出后世难以 企及的“一代之文学” 。另一方面,西域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传播不仅影 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扩大了创作

5、题材,佛教经典的传播还促成了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诗体的形成。魏 晋南北朝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西域音乐逐渐传入,并与中原音乐相结合,形成新的音乐形式,配合 这种音乐用以演唱的长短句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曲子词。因此,总体而言,唐代律诗与曲子词从某种程度上 2 也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瑰丽的艺术奇葩。 (摘编自郭文庭唐诗中的丝路文化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每一个进入西域的人都是 委派的文化使者。 B唐代诗人以汉喻唐,不仅因为对唐王朝国家实力的自信和对民族历史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 们

6、建功立业的雄心。 C汉代之后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与延伸,这可从唐代诗歌中出现的“阳关” “安西”到“葱岭” “西海” , 直至“条支” “拂林”等地理名词中找到印证。 D西域独特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丰富了唐代诗作和内容。扩宽了诗人的想象空间,造就了李白、 杜甫等一批优秀诗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从向外延伸和向内省视两个层面论证了古代丝绸之路及佛家对唐诗产生的影响,笔墨到 最后集中到佛教的影响上。 B文章列举了岑参两度西域入幕,远驻北庭、轮台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并存、 多元文化共生的国家。 C作者为了论证唐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宗教政

7、策,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拥护这一论点时,使用事实 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D第四段阐述了西域自然风情与宗教艺术对唐代诗歌形式的影响,不是影响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 而是影响格律和四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盛行的佛教,使唐代弥漫着浓郁的佛学气息,表达出了心灵深处的生命意向和对生灵万物的终 极关怀。 B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认为我国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逐步形成的不可 分割的民族统一体。 C岑参的赵将军歌写出了边疆和平安定,胡汉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 的多元发展状况。 D唐代律诗与曲子词是在西域宗教艺术的影响下形成的,可以

8、说是中华文化吸收西域文明所孕育出的 瑰丽的艺术奇葩。 【参考答案】 3 1C 2D 3A 【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 学习的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宋诗的 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 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

9、的开拓,主要 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 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 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 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 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 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

10、,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 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 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 “平淡” ,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 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 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钱钟书

11、所云:“唐诗多以丰 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 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反映生活几乎无所不包,宋人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处挖掘。 4 B宋诗选材趋向平民化,不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 C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 D宋诗追求平淡,在丰神情韵的唐诗之外创造了古典诗歌的又一美学范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宋诗的艺术成就,重点论

12、述了宋代诗人超越唐诗独树一帜的表现。 B对于宋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证并指出其与唐诗的不同。 C文章在论述中多次运用对比,展示了宋人不落窠臼、锐意求新的创新精神。 D文章先简述宋人面临的困境,再逐层论述其创新,最后总结宋诗的成就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宋人对唐诗不是既学习继承又开拓创新,宋诗无法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B宋诗在艺术上的创新成果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参照对象,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C开拓新领域、选择新角度、追求陌生化等等,都是创新之道,宋诗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D宋诗整体风格趋同而许多诗人风格各异,可见追求整体的统一并不妨碍个体各展所长。 1D 2A 【解解析析】A 项, “超越唐诗”错,宋诗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是一种艺术创新,但不能理解为宋 诗“超越”了唐诗。唐诗与宋诗是“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 “并驾齐驱”的“双峰” “两大美学范式” , 文中没有谁超越谁的观点。 3B 【解解析析】B 项,强加因果。原文中有“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也就是说宋诗 以唐诗为参照对象进行创新,但不能由此得出任何创新都必须有明确的参照对象才能取得成功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