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4591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7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考研简答题背诵(宏观)(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部分简答题u 简要说明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答: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GDP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其次,在长期,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2)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虽然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长期中决定GDP的基础,但在短期,GDP也依赖于经济的总需求,进而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的变化能够引起经济波动。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

2、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3)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和企业如何对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决定了经济变化的规模,甚至有时还决定着经济变动的方向。(4)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5)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u 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 答:(1)福利水平是人们效用的满足程度,而人们效用是由消费活动和闲瑕来决定的,所以一种指标是否很好的反映福利水平,以能否准确地衡量消费和闲瑕来决定。(2)GNP不是反映一

3、国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有以下原因:它包括了资本消耗的补偿,而这部分与消费和闲瑕数量水平无关。GNP包括净投资,而净投资的增加只会增加生产能力,从而增加未来的消费,这不仅不会增加本期消费,反而会减少本期消费。GNP中的政府支出与本期消费没有明确关系,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用于社会治安,这是社会治安恶化的反映,从而很难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高了人们的福利水平。计算GNP时是加上出口,减去进口,而出口与国内消费无关,而进口与国内消费有关。GNP也没有反映人们闲瑕的数量。GNP没有考虑地下经济,而地下经济与福利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综上所述,GNP不能很好地反映一国的福利水平。u 请分析GNP与GDP的不同。答

4、: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1)范围不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2)衡

5、量方法不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3)内容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u 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答:(1)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

6、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经济学上的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中的资本流量。GDP计算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N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

7、投资活动。(2)国民收入核算中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如果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了一定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则应该归入国民收入的核算。因为前者为经纪人的劳务,而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值。u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答: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这是因为:(1)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

8、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2)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u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答:虽然国民收入核算是事后的统计,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是事前的分析,国民收入核算给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某种启示。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计误差,支出与收入核算的国民收入恒等。如果经济处于均衡的运行之中,可以认为,经济的运行结果是核算的结果。因此,为了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9、,把经济中的支出和收入分别置于事先加以考察,则恒等式恰好为这些因素运行的均衡条件。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事先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u 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答:(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发展的程度,衡量生活水平,是存在缺陷的。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西方

10、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2)鉴于以上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u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答: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

11、、收入法和支出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2)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12、: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3)理论上讲,支出法和收入法的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u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说明“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答: 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构成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矛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可见,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为:国内生产总值

13、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从这个公式分析,在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由于个人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的快速增长,完全有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从我国实际情况看,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是靠国债和外贸两个外力支撑的结果,从而表现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常规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最终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GDP仍获得快速增长。体现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中:GDP=C+I+G+(X-M),在消费C增长缓慢的情况下,GDP的快速增长源于投资I

14、和净出口(X-M)的快速增长。u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2)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

15、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u 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答:储蓄投资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只要遵循定义,储蓄恒等于投资,而不管经济是否出于充分就业或者是出于均衡。而实际生活中,储蓄主要由居民进行,而

16、投资主要由企业进行,个人的储蓄动机和企业的投资动机不一样,这才会导致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从而引起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在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要求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或事前储蓄等于事前投资。在国民经济核算时的储蓄等于投资是指从国民收入的会计角度出发,事后的储蓄等于事后的投资。u 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答:(1)四部门指私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四部门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是:YCIG(XM);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IG(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