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8913456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一、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善,思维方式变革,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科技,经济,科技,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第一,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 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才能变成现实的 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 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 第三,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 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科技,生活方式,科技,交

2、往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休闲方式,科技,思维方式,古代自然经济,近代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狭隘落后的思维方式,思想启蒙和解放,特征,趋势,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精确性,创造性,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科学,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科学技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人的个性解放,物质与精神相统一,人与社会相统一,人与自然相统一,(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科技发展所表现出的“去技术”倾向,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大,一定程度上的价值伦理观混乱,“异化”分析,主体,客体,产生,支配,日常生活中

3、常见的“异化现象,宗教 异化,金钱 异化,权力 异化,技术 异化,“去技术”化分析,技术本身的发展,例如智能化提高,会造成劳动者的去技术化。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技术装备本身具有“高技术”特征,承担着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人只能是服从高技术设备的服务者和附庸,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一个被动执行者。机器越来越智能,人却越来越愚蠢。而这对人们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生产的发展并不需要更多的人力,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许多人将无法就业。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具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4、。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和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许多技术成就和工程都是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基础上取得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进步”是以生产更多产品为目的、以高效率为手段,因此,更多的产品制造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这无疑加大了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几乎与一切技术进展相伴的都有其消极的副产品。化学工业的出现带来了化学污染,核工业带来了核污染,电子工业带来了电子污染和电磁污染。,一定程度上的伦理价值观混乱,影片表达的是人们关于现代通讯手段是“手机”还是“手雷”的困惑。,20世纪末,生命科学发

5、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基因重组工程获得重大突破(80年代)、人体基因关联图谱被绘出(1996),克隆羊的成功(1997)等等。而当这些科技还末用于人类之时,就已经产生了许多社会伦理问题。,案例分析:信息与通信技术对其前景和利害关系的想象性展望,(资料来源:Victor Scardigli,Imaginaire Progres, Paris:CNRS-MCD Report,1987.转引自邢贲思主编:当代世界思潮,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57158页。),科学技术之所以产生消极社会效应的原因,(1)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具有的有限性。 (2)在一定意义上讲,

6、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但是科学 技术的运用却受到主体的影响。 (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二、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社会制度,(一)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例如,近代科学16、17世纪在欧洲兴起,就是因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而在当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富裕国家,对健康医疗有着强烈的社会需求,所以它们在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领域具有突出的相对优势;中国对发展工业有着很强的社会需求,所以在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等应用科研领域表现出相对优势。恩格斯认为:“几乎一切机械发明都是由于缺乏劳动力引起的。” 今天我们尽管不能说技术的发展是由于缺乏劳动力,

7、但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因。,经济的需求,科学,技术,工程,社会、国家或政府对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持,通常可以用两个指标来反映: 一是全社会对研发(R&D)经费的投入总量(GERD); 二是全社会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或地区近年R&D/GDP的比例,一般在2%3%之间,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在1%以下。,经济,突出地表现在经费的支持上,科学,技术,经济对工程的影响更是突出。我们今天所进行的许多工程项目,过去不是说人们对它们不需要,而是缺少工程建设的经费。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所需资金量极大,没有社会一定的经济发展

8、程度是无法开展的。如我国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整个工程的建设就需要数千亿人民币的资金。,(二)政治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示意图,(三)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是培养知识生产者的基地 。,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普及,为最广大的公民所掌握,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是知识生产的基地。,(四)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

9、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和工程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文化或文化的物化成果。但如果把一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和工程区别开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它文化现象对科学、技术和工程有着特殊的影响。,中国传

10、 统文化,科学 技术,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S6)是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强调用自然的原则反对人为。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庄子以自然为自由的观点有两重性:一方面要人完全顺从自然命运的安排,认为“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一种乐天安命的宿命论;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而活动才会感到自由的合理因素。庄子还对逻辑

11、思维能够把握宁宙发展法则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责难,并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的责难揭露出逻辑思维中的矛盾,促使人们去思考,有积极意义。但他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五)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社会制度分为3个层次:第一,总体社会制度,或称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一个社会中不同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第三,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我们所说的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主要指前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制度。而对科学、技术、工程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一个社会的科技制度或

12、体制,因为它是组织、实施和评价科学、技术和工程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社会 制度,科学 技术,第一,当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相一致时,就会得到其支持。例如,与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相比,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能够为资本家和社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第二,当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不一致时,统治阶级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科技制度或体制的设置)来

13、制约其发展。例如,中世纪欧洲教会给科学研究设置禁区,甚至用暴力手段对科学研究横加干涉和镇压,造成了对科技事业的严重破坏和社会的倒退。而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社会制度的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三、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机制,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的科学化、 技术化,科学、技术和工程越来越摆脱“纯粹”的技术特征,与社会其它方面的联结越来越广、越来越紧密。,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即人们越来越按照科学、技术的运行模式和操作方式来从事社会性的活动。,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特征,作用 方向,双向性或多向性,作用 影响,多面性,作用 程度,复杂性,(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马克思

14、主义从所有制的性质出发,进而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划分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或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学者的社会“阶段”论,吉登斯,狩猎和 采集社会,农耕 社会,游牧 社会,非工业化 文明社会,工业化 社会,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托夫勒,史前时期,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科学技术,社会转型,科学技术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赋予各个社会形态以阶段性的特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社会技术形态是对以生产关系划

15、分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补充。但是,仅仅是社会技术形态还不能完整地把握一个社会的全貌。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上述论述时千万别忘了在这段话之前的一段论述,即“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特征,对认识社会的发展程度,尤其是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动向具有“指示器”的作用。但不能以此取代社会形态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社会转型 因素的多样性,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社会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三)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现代化(social

16、modernization)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一般指社会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逐步脱离传统社会的发展过程。狭义的社会现代化指的是工业化和民主化。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一般认为开始于171 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至20世纪60年代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革命性的变迁过程,它以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同传统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并带来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社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历史进程,一个社会进入现代化过程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即使进入了现代化过程并达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水平后,仍然要继续推进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也是一种协调发展的过程,它不是社会体系某一个因素的单独发展,而应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增长、制度变革和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1)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2)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3)政治民主化和普遍参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