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241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届九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试题创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菜畦(q) 睿智(ru) 瞰望(kn) (pin)B栖息(q) 馈赠(zng) 别墅(y) 荣膺(yng) C蛮横(hng) 姊妹(z) 挑衅(xn ) 苋菜(xin)D蟠龙(pn) 和煦(x) 憎恨(zng) 禀告(b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勇往直前 格物致知 再接再励 沧海桑田 B一丝不苟 乐此不疲 焦燥不安 物竞天择C红妆素裹 一视同仁 来势汹汹 根深蒂固 D义愤填膺 遍稽群籍 不容置疑 好高鹜远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

2、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B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C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C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

3、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D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D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

4、生命。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A BC D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6分)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湖水声势,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笔力千钧,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的千古名句是: , 。8综合

5、性学习。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名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委员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二个纪念日。某校九年级一班组织了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资料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两则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材料一:再有20天就是抗战老兵邵开源88岁的生日了。9月3日上午,在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家中观看纪念中国人名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时,他高兴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材料二: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首都天安门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广大

6、莲乡人民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观看了仪式全程。已有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周镇亚更是在家早早的守在电视前,等待见证祖国这一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阅兵仪式全程,周镇亚都坐在沙发上认真观看,每到激动时刻,他还情不自禁鼓舞喝彩,那份溢于言表的爱国情怀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你的探究结果: (2)、对联组的同学准备在学校宣传栏上出一期墙报,正在进行对联活动,他们已经作出了上联,请你写出下联。(3分)上联:八载抗倭,凯歌酬正义下联: , (3)、校学生会准备组织一次“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演讲会,决定由你来担任这次演讲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3分)二、阅读(共44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

7、成910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喻 。(2分)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

8、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注释:处:闲居。如:应该,应当。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舍其文轩 ( ) 此

9、为何若人( )过故人 ( )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3翻译句子。(2分)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子不若已。14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画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15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加以说明。(3分) (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年味淡了”是对民俗的误解郑土有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

10、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

11、愿望。诚然,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但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改进鞭炮的制作工艺,使其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现有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够做到。“一禁了之”则弱化了春节的氛围。“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

12、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仍可看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

13、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同样,以往除夕夜“守岁”,全家老少围坐包饺子、吃零食、聊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看春晚已成了新的年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仍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其仪式活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7.作者认为“年为淡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8、第段引用的俗语的用意是什么?(2分)19、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有何作用?(3分)20、作者为什么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3分)(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长衫老者冯骥才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