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1091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血液与免疫(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血液与免疫,重庆大学化工学院药学系 刘玮琦,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运输功能:血液的运输是机体物质运输的主要手段。 维持稳态: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防御机能:含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各种免疫抗体和补体系统。 止血机能:含有凝血因子。,第一节 概 述,一、体液与内环境 体液:动物细胞内、外液体统称为体液 。(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以区别机体生存的外环境。 3. 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稳态: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变动,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意义: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先决条件。,二、血液组成,血浆 有形成

2、分,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有粒白细胞 无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血清(基质) 纤维蛋白原(纤维),血液是流动的结缔组织,血浆:全血加抗凝剂后,离心所得上层淡黄色液体 血清:血液凝固成血块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实际上即红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量(blood volume),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也即每公斤体重约有

3、70-80ml血液。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循环血量:占绝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快速流动 储备血量:小部分,休息时滞留在肝、脾、腹腔,流动慢、应急时可加入循环血量。,献血?,少量失血(10%)机体代偿,水和电解质12h内恢复 血浆Pr24h左右恢复 RBC一个月内恢复,中等失血(达20%)机体失代偿血压,眩晕,甚至昏迷,严重失血(30%以上)危及生命,献血?,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一) 颜色红 (二) 比重全血 1.050-1.060 (三) 粘度水1血浆1.6-2.4血液4-5 (四) 血浆渗透压 (五) 血浆pH 7.357.45。,内容物含量变化?,(四) 血浆渗透压,血浆中

4、溶质分子所产生的水移动引起的压力。由溶液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渗透压单位: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称为毫渗透摩尔,简称毫渗。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0sm/L (5776mmHg),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血浆晶渗压: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血浆胶渗压: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水肿?,第二节 血细胞 1.2.3.单核细胞 4.5.6.淋巴细胞 7.8.9.10.11.中性粒细胞 12.13.14.嗜酸性粒细胞 15.嗜碱

5、性粒细胞 16.红细胞 17.血小板.,红C光镜(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RBC),染色方法:Wright 或 Giemsa染色。,无核、无 细胞器,扫描 电镜 (SEM),双凹圆状,机体内唯一无核无C器的细胞,一、红C(erythrocyte),大小:直径为7.5-8.5 um。 形状:双凹圆盘状。 结构特点:无核,无C器, RBC膜上有ABO抗原,决定血型。 内含物:充满血红蛋白(Hb)。 数量: 350万-550万/mm3。,临床上所谓的贫血,就是指Hb的水平低于正常值。 Hb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的功能是携带O2和CO2。,去氧Hb呈紫蓝色,HbO2呈鲜红色

6、;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达到5g/100ml以上时,皮肤、粘膜呈浅蓝色紫绀,高原?运动?血液兴奋剂?,Hb有2条肽链和2条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双凹碟形细胞内外气体交换的面积较大,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面的距离较短 血红蛋白 缓冲作用:4对缓冲物质 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 K2HPO4/KH2PO4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 KHCO3/H2CO3 碳酸氢钾 /碳酸,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循环中,常要挤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

7、形,称为可塑性变形。,(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5%的NaCI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破裂,在0.35%的NaCI溶液中几乎全部破裂。故临床上以0.350.45%NaCl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渗透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沉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度。 正常值:男性第一小时约015mm, 女性第一小时约020mm。,3.红C生成与破坏,造血器官:,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 肝脏、脾、胸腺、 红骨髓。,成人:

8、红骨髓。,放射性 某些药物,抑制 骨髓造血再生障碍性贫血,1.原料 蛋白质:来源于食物 铁 外源性:来自于食物(1mg/d) 内源性:红细胞破化HB所释(25mg/d) 铁:不足缺铁性贫血,又称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参与。 VitB12和叶酸、内因子:缺乏 巨幼红细胞贫血,大力水手?,3.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 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骨 髓,缺氧、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 肝

9、细胞(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T3、生长素,男女血细胞比容?,PO2 RBC Hb,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肝细胞(次),雄激素,RBC的吞噬、清除,How- Where-脾、肝脏 What-被巨嗜C吞噬、清除; Why- RBC中无C器; 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没有酶,用于代谢; 变形性下降;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Hb和膜骨架蛋白变性。 Lifetime- 平均120天; 每天更新不到1,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红C.破坏脾性贫血。,What- LM-有核;球形C; 骨髓血液的24h; Trait-变形; 穿过微血管壁,进入C.T和lymph tissue发挥防御、免疫功

10、能; Class-next,二、白细胞生理,Class-,WBC,有粒C 无粒C,中性粒C 嗜酸性粒C 嗜碱性粒C,淋巴C 单核C,分类依据: 根据C质内有无特殊颗粒、颗粒的嗜色性。,(1)中性粒C,Amount-50-70 %,是数量max的白C。 Conf-:分叶状(2-5个核)。 核左移:1-2叶 核增多-细菌感染。 核右移:4-5叶 核增多-衰老。,Func-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趋化作用,杀死细菌,酸性磷酸酶 髓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吞噬细菌,变形运动,脓C,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当机体被细菌感染时,细菌产物和感染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吸引WBC聚集到细菌感染部位,这一过程称为趋化作用。,P

11、eriod- 骨髓血液 停留68h; C.T 存活23d; Result-中性粒C死亡,成为脓C。 主要功能:吞噬和清除外来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急性化脓性炎症。,(2)单核C (Monocytes),体积:max; Amout- 3-8%. C核:肾形,马蹄形,着色较浅. C质:丰富,弱嗜碱性,灰兰色.,单核C (Monocytes),趋化性和变形运动. 分化为巨噬C单核吞噬C系统.,趋化作用,变形运动,巨噬C释放颗粒内物质,吞噬异物、病原微生物、衰老受损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激活淋巴细胞,(3)嗜碱性粒C,Amount- 最少,0-1%. LM- C核:不规则,多

12、呈“S”形. C质:蓝紫色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嗜碱性粒C,颗粒内含物:*肝素,组胺,白三烯.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平滑肌收缩 血管通透性,(4)嗜酸性粒C (Eosinophils),数量:0.5-3%. C核:“八”字形核. C质:粗大嗜酸性颗粒-溶酶体. EM:颗粒中有长方形晶体.,嗜酸性粒C,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的能力. 分泌物*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趋化作用,变形运动,释放颗 粒内物质,减弱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5)淋巴C (Lymphocytes),数量:25-30%. C核:大,圆形,常有浅凹,染色质浓密呈粗块状. C质:少,嗜碱性.,淋巴C,产生:骨髓,淋巴器官和

13、淋巴组织。 功能:参与免疫,为主要免疫C。 分类: TC:C免疫. BC:分化为浆C,体液免疫. KC:借助Fc受体杀伤靶C。 NKC:不需借助抗原刺激即能杀伤某 些肿瘤C.,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 (blood platelete),是骨髓巨核 C 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 双凸圆盘状. 常聚集成群.,两面凸起的椭圆形小体 不是细胞是胞质 具有生物活性 无细胞核,有细胞器,血小板,生理特性:粘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功能:止血和凝血.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数量:100300109/L (1030万/mm3)。 5万/mm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0万/mm3 :血栓性疾病,

14、 凝血和止血作用: 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 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 坚实血栓 纤溶作用: 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血小板生理功能,第三节 血凝和纤维蛋白溶解,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血块的过程称为凝血。 血浆:内有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 血清:缺少纤维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但增添了一些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

15、的化学物质。 凝血因子:是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但在正常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1 凝血因子:是指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罗马数字编号,凝血因子特点: 除因子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除因子和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除因子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在维生素参与下,因子、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2 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瀑布学说) 凝血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