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891087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主讲内容,班组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班组长角色认知 班组长三大核心管理能力 班组长工作艺术 班组长日常工作管理 班组生产现场管理 班组成本管理 自我革新与提升班组现场管理的科学发展观,班组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人品正、技术精、能力强。 能力要求:作为管理者,管理能力是第一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管 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自己的领 导力;作为职场人士,自我超越和提升是拓宽职业道路 的有力武器。 管理能力要求:可细化为领导、绩效、执行、沟通、激励、教练、 创新、用人、问题解决、团队建设10项能力。,一、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组是企业

2、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无论什么行业、工种,其共性就是拥有共同劳动的手段和对象,直接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包括服务产品。 二、班组管理的原则和要义 班组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管理活动,即充分发挥全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组织生产要素,利用各种信息,实现按质、按量、如期、安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指标。,班组长角色认知,三、班组管理的五项内容 1、人:即对员工的管理。 2、财:班组成本核算、资金流向等。 3、物:生产的管理,物品主要是指生产资料。 4、信息:包括生产进度信息,上级下达的指标,下级反馈意见等。 5、时间: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各

3、项活动有条不紊。 四、班组管理十大原则 1、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原则; 2、关注利益的原则; 3、自我管理的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5、全员参与的原则; 6、刺激超越自我的原则; 7、诚信的原则; 8、鼓励创新的原则; 9、实现利益和谐的原则; 10、注重细节的原则。,(一)班组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双重角色之在员工面前的五大角色: 1、管理者 2、班组长 3、教练 4、变革者 5、绩效伙伴 勇于向下承担责任-个人魄力和魅力提升 双重角色之在直接上级面前的辅助角色:,五、班组现场管理角色认知,(二)承担是发展的加速器 要想有大发展,必须要敢于承担!在领导者眼中,班组管理者的承担力尤为重要,它代

4、表了班组管理者的能力水平,也显示了自身的潜力。 承担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毛遂自荐 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承担得越多,获得的信任越大。,班组长应具备的三大核心管理能力,一、组织与协调能力 面对工作任务开展工作 工作指派和授权能力提升 团队配合协作 带领团队达成工作绩效,关于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摒弃不公正的行为,当团队合作是出自所有团队成员的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团队合作五方面 1、寻找团队的优秀品质 2、尊重和信任其他成员 3、时常检查自身的缺点 4、妥善处理良性的冲突 5、勇于承担任务和责任,二、执行能力,执行力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

5、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 执行能力提升基本模型:,三、沟通协作能力,报告、联系、商讨 管理者的产品是员工的行为 培养部下的途径及方法,一、班组长的激励艺术 (一)有效激励的基本原则,班组长的工作艺术,(二)激励过程 刺激 (三)激励机制,(四)成功激励四部曲 1、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理念 2、运用激励的十大原则 3、满足部署的个人要求 4、交叉运用各种激励法,(五)边际效用理论在激励中的运用 1、欲望或边际效用递减定理。 2、边际效用相等定理。 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四)避免十大误区: (五)善于解决问题 制定程序: 修正程序: 四项要求:,三、班组长的教练艺术

6、(一)什么是教练 (二)教练的理念 (三)教练型班组长的教练程序,(四)班组长的教练功能,班组生产现场作业管理生产过程控制 一、现场作业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步骤一-计划的制定 计划包括: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和长期战略规划。,计划管理步骤二-计划的执行与管理实施 方法一 目标管理法: 方法二 滚动计划法: 方法三 甘特图法: 方法四 网络计划技术:,二、 班组长一日管理 1、 班前会和班后会作业指示与生产总结的场所 作用: 内容: 记录的要求,2、 班中事务处理和检查(过程控制) 三检制:,检 查 内 容,软 件 系 统,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 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查思想、查意识、查

7、制度、查管理、 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 件 系 统,巡检制: 三定四不推: 检查表: 班组XX综合检查表 部 车间 班组 日期 年 月 日,3、 班组变更管理 班组变更: 班组变更管理: 实施程序:,班组现场管理模式,一、 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 特点与作用:,1、现场作业标准化 四大优点: 2、标准化作业实施要点 制定作业标准: 推行标准化作业:,3、 一个好的作业标准至少应满足以下: (1)目标明确。 (2)显示过程和结果。,二、 现场6S管理 1、 6S的基本含义,3、 推行 “6S”的好处,4、实施要点和方法 (1)整理(SEIRI) (2)整顿(SEITON) (3)清扫(

8、SEITO),(4)清洁( SEIKETSU ) (5)素养(SHITSUKE) (6)安全(SAFETY),三、安全管理,(一)事故致因理论: 是探讨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事故起因、始末过程,揭示事故本质的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 介绍几个理论模型:,(二)事故原因分析,(1)事故的直接原因 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2)事故的间接原因: (3)事故的根本原因:管理失误。,(三)企业班组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的3E原则 工程技术-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强制-Enforcement,(四)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作业标准化:用科学的作业标准

9、来规范人的行为。 安全点检: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以便及早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人的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安全高效地进行操作;经常不断地对人员进行教育和训练。,(五)安全观察与沟通 安全观察与沟通 安全观察与沟通,1、安全观察与沟通和检查的不同 检查 安全观察 被动 互动 负面 正+负面,2、强调双向沟通与执行力的关系,3、强调关注行为,强调有感领导 工作场所本身没有绝对的安全 管理最终决定人员的行为,4、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方法-六步法,1、观察,3. 讨论,4. 沟通,5. 启发,5、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方法 1、观察 2、表扬 3、讨论 4、沟通 5、启发,生产质量管理,一

10、、 质量的概念 1. 质量的定义: 2. 质量的内涵: 3、质量的特点:,4、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原则一: 原则二: 原则三: 原则四: 原则五: 原则六: 原则七: 原则八:,二、零缺陷管理,(一)认识零缺陷管理,(二)零缺陷管理理念,传统观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特征 1、管理层高度重视质量; 2、用政策表明心迹; 3、测定质量; 4、报酬激励;,(四)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2、预防是实现零缺陷的核心。,4、质量是以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3、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行。,(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实施 1、零缺陷管理的基本流程 (1)建立执行组织; (2)制

11、订执行目标;,2、实施步骤: (1)质量教育 (2)质量方针目标的执行 (3)团队行动 (4)利用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变革质量管理,三、零缺陷质量的支撑体系-精益思想与精益管理方式 1、精益思想与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内涵,2、精益思想及管理方式特征 (1)以人为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精益管理的前提。 (2)关注顾客,以其价值增值为中心是精益思想与管理的基石。,(4)追求作业的有效性 (5)生产过程实行准时化生产。 (6)全面追求尽善尽美,实现零缺陷。,3、精益管理基本方法 (1)预防型的质量控制。 (2)价值增值链的集成。 (3)工业工程。,班组现场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的一般方法 1、现代成本管

12、理理念 2、现代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3、现代成本管理需要精细化,(二)建立完善成本控制系统 (三)强化成本预算约束 (四)推行质量成本控制 (五)实行成本定额管理,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 (二)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三、生产现场的七大浪费现象及对策,生产现场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七种浪费现象 一、等待的浪费 改进方法: 二、无序的浪费 改进方法:,三、协调不力的浪费 改进方法: 四、闲置的浪费 改进方法: 五、失职的浪费 改进方法:,六、低效的浪费 低效的含义 低效的原因 改进方法: 七、管理成本的浪费 改进方法:,自我革新与提升班组现场管理的科学发展观,提炼、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 韦尔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