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杯散文大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08951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烛杯散文大赛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烛杯散文大赛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烛杯散文大赛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烛杯散文大赛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烛杯散文大赛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烛杯散文大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烛杯散文大赛(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大后,我就成了您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时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是谁这样赞美过恩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您我的老师。我回忆起的是您望着我时关切的目光;我不能忘怀的是您温软的手扶着我的肩膀,在人生的旅途中您为我指明了方向。在我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班新换了语数老师。语文老师黄凤英,是上海媳妇,中等个,身子微胖,但合身又时尚的衣服,让她凭添了几分威严。椭圆形脸上,丹凤眼,下颌边那个痣很醒目。只要她手捧着书在教室门口一站,用她那丹凤眼扫视一下教室,正在教室里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我们,立刻鸦雀无声,我们感

2、觉到那目光的犀利。课堂上她那响亮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的语调,让我没有机会再去开小差。班里的几个刺头,在黄老师的几次声若洪钟的训斥,和凌厉的目光的制裁下,早已收起刺头。一个月以后我班已经旧貌换新颜。自习课上,我们在读书,黄老师和数学老师钱约并排站在教室门口,两个人都抱着手臂,眼睛盯着我们,偶尔能听到叽哩格朗的上海话,能感觉出她们是在商量如何“对付”我们。钱老师也是上海人,语数老师的这种永不变换的交流姿态,成了那时五年级一班的一道风景,也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钱老师是地道的上海人,身形小巧,一头大波浪。那时这种发型当地凤毛麟角,因此钱老师也很惹眼。和黄老师不同的是钱老师讲起课来很轻柔,说到紧要关头,她

3、要停住,把她的眉毛拧起来,眼睛扫向我们,好像看我们有没有注意听,看到我们都在盯着她以后,就继续下文。钱老师普通话的尾音里有点上海话的味道。暗地里,几个女生在一块起劲的模仿钱老师说话的声音,不想身后刚好钱老师路过,我们惊叫着跑开了,瞥见钱老师平时严厉的面孔上,也笑开了花。有一次数学测验,我拿到题目一看,一半都是应用题,这是我最头疼的,理解题意能力差,常使我在做应用题上丢分,发蒙的我就胡乱读了,再胡乱做了,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天放学,当班长喊我说钱老师找我,我就猜出东窗事发,惴惴不安的来到钱老师家门口她就住在校园后边,看见钱老师正在洗衣服,她见我走来,盯着我,眉毛拧着,用我熟知的那种语气说:这次测验

4、没想到你会考那么差那个差字被她从牙缝里挤出,显得很刺耳。我早已羞红了脸从那以后,每次数学课上一遇到应用题,我就能能接收到钱老师用眼睛发来的信息,我能读懂,那是在问我:这次听懂了吗?在这两位严师的辛勤培育下,我进入初中。巧的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秦培英也是上海媳妇。秦老师个子矮,偏胖,皮肤白皙,讲起课来声音宛若百灵鸟那样清脆动听。课堂上她经常提问我,每次遇到背课文她也是必让我起来背。那天我偷懒,看到生涩的古文再提不起精神去背,心想这次秦老师不会提问我的,侥幸的心理占了上风,把书丢到一边出去玩了。第二天语文课,秦老师提问背课文,喊了一个男生的名字,我心里在窃喜,没想到第二个她又喊到了我,我磕磕巴巴的背

5、着,背了一半就再也进行不下去了,秦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关切的说:“没有背熟是吧,回去再把它背熟”。我看到秦老师的眼睛里有点失望,当时我后悔死了,都是自己的贪玩让老师失望了,以后再不犯这样的错误。我最喜欢秦老师的作文课,因为课堂上秦老师指导过作文后,会把作文写的好的学生作文拿出来读,她那清脆的嗓音在教室里回荡,即使写的不太好的作文,在她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下也增色不少。每当她读起我的作文,我就伏在桌子上静静听她优美的嗓音,心里自然是甜如蜜。在周末,秦老师也会约几个学生上她家去。在我们喝茶,吃她备的点心的时候,她会给我们讲作文,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漂亮,一看就吸引住了;文章内

6、容要像猪肚,读起来耐人寻味,读了还想读;结尾要像豹尾,短小,响荡有力,余音绕梁。我在小学和中学遇到的这几位老师,让我有了自己的理想,是她们把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踏着她们的足迹我也走上讲台。每当我想起她们的音容笑貌时,我就会想到她们走的这条漫长的道理,被她们的脚步踏上了深深的烙印。她们的人格魅力会引导我接着走下去,去追寻她们。后来,我曾打听过这几位老师,她们都已经回上海,回到自己的家人身边,继续从事着教育这个神圣的事业。现在,她们已经退休了,我的老师们都在安享晚年。生命的轨迹 美国作家基德曾经说过:“我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寻找生活的真谛,而是为了在一个无规律的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婆

7、婆去世那一年是年,那时她只有6岁。但家里人都清楚,婆婆的去世是操碎了心所致。 出生于1932年的婆婆,大约是八岁的时候,被自己的亲身父亲卖给桂集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当童养媳。原因是漂亮的父亲又要组建新家。这样安排女儿的归宿,他大概认为是最好的选择。听婆婆说到这儿的时候我追问:你想不想父亲?去看过父亲吗?手里正忙着活的婆婆的表情我揣测不透。也许是岁月的沧桑,已把那种情感侵蚀的荡然无存。八岁的她夜里要起来推磨,要洗衣做饭,要放牛喂牛凡是一个女孩长大要做的活,她这个时候全都会做了。受夫家哥嫂的欺凌的婆婆去找过父亲,但看过几次的冷脸,听过几次冷语,也感觉到每次奔走了几十里路,看到的是陌生的父亲的家,父亲

8、膝前环绕的是他和新妇人的儿女,父亲家的人对自己又像防贼一样的窥视着后来就再也没有去过。那时的公公就是个淘气的孩子,疯跑疯玩。这样的生活婆婆一直挣扎到成年和公公结婚。哥嫂终于把他们分了出来,新的家就像牛郎一样一无所有。婆婆不愿再看夫家人的嘴脸,就和公公投靠了刘集的一个亲戚家。不停劳作的婆婆自己拖土坯垒砌了土坯房,公公在婆婆的督促下虽然也做这做那,但劳碌的生活免不了的是争执。接着是六几年到了,没有吃的,一家人都饿的风一吹就摇摆起来。倔强的婆婆挎起小篮,步行几十里到一个农场,在一块刚收过胡萝卜的空地里,幸运地发现了包着泥团的手指大小的胡萝卜。蹲在地上寻觅了半天,有了半篮子的胡萝卜。欣喜的婆婆急忙往回

9、赶,在路上遇到一波人,丝毫不留情面的把救命的胡萝卜一抢而光。婆婆拖着两条腿回到家,看着饿得直哭的一双儿女(大姑姐和大哥),和坐在门槛上一动不动的公公,嚎啕大哭,而公公却饿得连安慰的力气也没有。公公在集头上养成的好买好玩懒做活的习惯,一直追随着这个家。紧接着孩子一个又一个出世。孩子多,干活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婆婆就想多挣点公分,公公不管那么多,高兴了就锄头一扔,上集逛一头,有时买一斤小猫鱼回来,喊婆婆回家洗鱼。不回去不行,几次争吵后的结果是公分也没人挣,花钱买的小鱼被倒进了沟里。这都是婆婆不舍得的。在这磕磕绊绊中相继二姑姐,三姑姐出世。在婆婆的指挥下,大的孩子能搭把手,肚子都能填饱了。家里养了鸡

10、鸭,喂了猪,反正能折腾到钱的点子都被婆婆想出来了。大姐大哥上学,二姐三姐就没有那么幸运,鸡鸭的屁股里也扣不出那些上学的费用,再说总得有人领弟妹吧。就这样二姐领三姐,我老公出世后,二姐能做活了,三姐背我老公。二姐三姐说,也曾背着弟妹在学校的窗外听,听了一段时间,心里就淡漠了。相比较我老公就比较幸运,大概是男孩,很早就被送上学。紧接着就是小姑出世。孩子在不想再要的时候,但还是一个接一个的生,谁知道什么叫避孕?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月子。反正挺着大肚子要做活,孩子一落地还是做活,生了这么多孩子还没有别人一个月子吃的东西多,这是婆婆后来常和我念叨的。47岁的婆婆又怀孕了,一心想着为家里增添收入她知道时,肚子

11、已经挺起来了。最让她苦恼的是花钱才能把孩子打掉。她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花钱,只好挨一天是一天。一次在路上要生产的婆婆被人送到了县医院,没人敢给大龄的婆婆接生,又被转到了市里。一个护士长看到了婆婆的可怜,每天都给她送吃的,表明自己想要领养这个孩子。可当小叔出世后,婆婆抱着雪团一样的小叔,却后悔了。在那个时候多子多福的思想还在婆婆的心中作祟。咬了咬牙,婆婆又抱回了孩子。这次生孩子的亏空听婆婆说还了几年的债。没过多长时间婆婆就后悔没把小叔送人。小叔和大姑姐家孩子同样的年龄,这成了邻里的话柄。小叔出世赶上了计划生育,是黑人黑户,要节扎,还要罚款。来捉婆婆去节扎的人被婆婆骂走了,可罚款的钱还得交。最揪心的是

12、小叔后来的顽劣。淘气时,小叔是精神焕发,一到学习就眯眼打盹。这是一心要让孩子吃“公家饭”的婆婆最伤心的。其实,在婆婆孩子一定要吃公家饭的思想灌输下,大哥恢复高考那一年考上大学,后在一个化建公司工作。我老公和小姑也分别考上了中专和中师,那时也表明可以吃上公家饭了。二姑三姑,没上学,成人后,就只能挑一户过日子的人家嫁了。婆婆的心血全放在了小叔身上,所有的孩子加在一起也没这一个孩子费劲,婆婆无数次的这样数落。几个上学的孩子,只有小叔最后不了了之。在这以后小叔就成了婆婆的心病。全村的人都将草房换成瓦房,瓦房有的又换成了楼房,只有婆家的房还是泥坯草房。虽然这三间小屋也是她一筐一筐土挎,一块又一块自己坨的

13、土坯垒起来的,可如今这间房在全村成为古董,这是最让婆婆感到羞耻的事情。攒钱盖房,焦愁小叔子是婆婆生活的主题。那时候,家里只有婆婆公公和小叔生活,其他的都已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家。婆婆最好的倾诉对象就是我老公。当时我们俩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又从亲友朋友那凑了一笔钱买了二手房,也算有了自己的窝。老家的房子我们是没有能力帮他们盖起来。在婆婆的絮叨下我老公找朋友帮忙,给小叔在矿上找了个工作。每次婆婆一谈起小叔就唉声叹气。小叔还是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别人上班养活一家老小,他上班却要从家里拿钱供开销。婆婆养鸡鸭,喂猪,种地挣得钱,一年下来所剩无几。气恼间婆婆会来我们这儿住一阵子,说什么也不管了,由着那爷

14、俩折腾去。在这种煎熬下,婆婆尽显老态。坐在那儿和我老公叙话时,会打起盹,说上厕所,在卫生间门口大便就顺裤腿而下。就这样住不到一个月,婆婆就急着要回家,不知道爷俩把家里闹腾成什么样了。据说那次回到家看到地里,房后,全是她秋收后走时晾晒的稻草。婆婆指挥公公和小叔把那些草堆起来,这种要出大力却不见效益的活在农村谁也不想干,更何况那拈轻怕重的爷俩。婆婆强撑着舞动铁叉,比她还要高的铁叉和那些稻草累到了婆婆。婆婆这一倒再也没有起来。住进了医院的婆婆一直在昏迷中。家里的人都很焦躁,询问过一个又一个医生:她还能不能醒来。医生说的话很含蓄,那话语似乎你很难挽救这样的生命,却也不能没有一点幻想。二姐夫妻俩看过婆婆

15、后举了个例子:自己村庄的如婆婆这样症状的人,女儿照顾了她一段时间不堪重负,自己上吊了;老公死于醉酒的三姐信基督教,把她的几个教友约在婆婆床前,祈祷了两个早晨,便说被魔鬼附身太深没有希望了;大哥和老公讨论过,如果我们有一百万或许能救得起妈妈睡在床上的婆婆紧闭双眼,只能进一点汤。或许真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大哥要走了,这时候婆婆似乎有知觉,身子有点颤抖。大哥向他承诺,家里的房子他会放在心上。婆婆心里的重担或许在此时放下了;或许婆婆真的累了;或许她的愿望有了寄托,或许她不想让子女不堪重负喂不进汤水的婆婆撒手而去。婆婆去世几年后,家里的房子在大哥的努力下终于盖了起来,家人的赞助让小叔娶了老婆。有人管着的

16、小叔虽还做一些让人生气的事情,但比以前已是一个飞跃。家里的耕地被征用了,小叔有了钱又加盖了楼房,有了一双儿女这些都是婆婆一生所祈望的(大哥和老公跟前都是女孩,工作的原因我们只能要一个孩子。婆婆一直想抱孙子,不然会被人骂绝户头。我女儿出世后,她还动过送到外地去寄养的念头,终因我和老公不同意才作罢)。住着小楼,孙子、孙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是操了一辈子的心的婆婆一生所要追求的,但如今她只有在天堂里默默地观望着。一生无所欲,无所求,喜欢眯着眼过日子的公公,代替着婆婆享受着这惬意的晚年时光。婆婆和我说过,年轻的时候她曾经算过命,她一生有三福:累福,操福,气福。总结婆婆的一生,有过痛苦,有过追求,有过挣扎,有过煎熬,有过希望。而我叙述的这一切还只是她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在她的身上浓缩着中国劳动人民身上的苦难,不屈服,勤劳,朴实,愚昧,忍受。我祝愿远在天国的我的婆婆,一切安好。新华诗意的红烛-安徽教师散文百家作者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