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01769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2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20181225329(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中国政府主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 代表团时(双方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 3.完善: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 上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亚非会议,-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

2、三,-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 1.日内瓦会议 (1)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 (2)会议主题:和平解决 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中国作用: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

3、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朝鲜,-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召开:1955年,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 的万隆举行会议。 (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中国作用:周恩来提出“ ” 方针,得到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并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影响: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迎来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1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1-,考

4、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辨析思考“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和内涵 提示 (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2)内涵:“同”是指相同的历史遭遇,即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压迫,和相同的历史任务,即都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世界和平;“异”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1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原因 (1)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及对中国的支持。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逐渐破产。 (3)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5、中国政府为恢复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斗争。,-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乒乓外交”漫画 3.意义:是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次重大胜利;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美关系正常化(b) 1.地位: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 2.原因 (1)中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 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美国: 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

6、守势地位。,尼克松访华,-16-,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过程 (1)1971年4月,“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发表公告,震动世界。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 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5)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4.意义: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热潮;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

7、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乒乓外交,上海,-17-,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三、中日邦交正常化(b) 1.史实: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 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2.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田中角荣,田中角荣访华,-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辨析思考认识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提示 (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

8、外交打开新局面。 (2)对国际:有利于中、美、日三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20-,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 1.调整依据 (1)国际: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2.具体表现: 政策。,不结盟,-2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 上海合作组织会标 1.建立 (

9、1)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并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2)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元首(新增“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3.意义 (1)丰富了中俄两国创始的以 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3)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伴而不结盟,-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c) 1.重大外交举措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10、多边外交。 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2000年9月,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3年11月,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年6月,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10月,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作用及其意义 (1)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

11、平,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5-,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 1.维护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的发展;但侧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所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外交”的比重明显增加。 2.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但表现形式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变。具体表现为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抵抗美国的孤立,到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发展到新时期的不结盟。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的政策没有变。 4.认识:“变”与“不变”

12、体现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务实性。,-26-,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比较,-27-,1,2,3,4,5,1.(20184浙江选考,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B. C. D.,6,-28-,1,2.(201811浙江选考,17)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

13、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不结盟” B.“万隆精神” 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2,3,4,5,6,-29-,3.(201711浙江选考,15)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B,解析:依据题干中“周恩来”“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

14、知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当时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存在的矛盾,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胜利召开,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与朝鲜问题,故A项错误;第一次不结盟会议是在印度、南斯拉夫与埃及推动下召开的,中国未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无关,故D项错误。,1,2,3,4,5,6,-30-,4.(201510浙江选考,13)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道,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

15、新的开始”发生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C,解析:从周恩来的“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说明此时尼克松正在或已结束访华,联系所学可知该事件发生在1972年,故C项正确。,1,2,3,4,5,6,-31-,5.(20164浙江选考,1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B. C. D.,A,解析:根据所学,中日邦交

16、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1979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故选A项。,1,2,3,4,5,6,-3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与一些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会谈时,反复强调“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56年波匈事件中,毛泽东首次对苏联提出,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到相同的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在调解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的冲突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成功。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外界舆论称上海合作组织为“东方北约”,既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误读,也是毫无根据的。中俄在西方来说是两个战略上的对手,中俄的合作,自然而然会想到会针对西方、针对北约,所以冠了“东方北约”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