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890816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林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 农村社会学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一、政治组织 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乡(镇)委员会区党总支行政村党支部自然村党小组 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人民政府,政治组织,特征: 基础性:是国家权力体系的基础层次,是国家设在广大农村的最低一层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正式性: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明确的组织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化的组织运作程序,而且内部结构和管理方式也具有明显的科层制特征 地域性: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区域性组织,其功能的发挥主要限于本行政区域范围内。,三、村民自治组织,20世纪80年代初,村民自治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 性质: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

2、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利益的独立,“队为基础,三级所有”被破坏,政社分开,废社建乡,大队失去权力来源和农民的支持,农村社会秩序紊乱,要求自我管理,村民委员会自治机构,村民自治产生的历史背景, 是指在农村基层由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 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 本政策,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 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 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 处理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 有效的方式。-徐勇,村民自治的概念,即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建立重大事项汇

3、报制度。,即直选,即通过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日常工作,通过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章立制实现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自治的特点,自治的主体农村居民,自治的地域范围村,自治的内容村务,即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治的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内容,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村委会的机构设置, 基层性 村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单位,是农村长期 居住、生产、生活的单位,跟村民关系最直接最紧密。 群众性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本村村民,本村村民都有权 参加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 员会成员

4、来自本村村民,享有被选举权的村民都有机会被 选举为村委会的成员;村委会代表和维护村民的利益等 自治性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和工作机构 地域性:成员具有地域界限 中介性: 角色身份中介性,行使权力的中介性。 广泛性:分布范围广泛,10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的特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农村社会治安,替村民传达意见、要求和建议,计划生育,税收和粮食收购,公共卫生,资源、环境保护等,1、村庄内部事务,2、乡政府委托的事务,村委会的职能和职责,前,后,村委会角色的变化,边际人 村干部处在国家行政管理系统和农村社区自治系统的中介位置,既是这两个系统利益一致的结合点

5、,又是这两个系统利益冲突的触发点。就村干部的行为特征而言,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隶属于干部系统,愿意认真完成上级分派下来的任务,但就其长远利益、基本身份而言,他们却属于村民社会,因而从现实看,村干部较多地向民众系统倾斜,村委会职能的偏离 权利的偏离 义务的偏离,权利的缺失,事务权,财务权,人事权,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来决定属于村庄自身的事务, 干涉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下达指标,“村财乡管”或“村帐乡理”,“提名”方式提供候选人, 权利的缺失,权利的僭越,僭越村民会议的权利,僭越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村委会自治村代会形同虚设,直接参与和从事经济活动, 权利的僭越,村委会义务包括:村务和政务,“催粮派款,

6、刮宫引产”,“附属行政化”,村委会过度代行政务,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滞后,村民利益表达的缺失, 村委会对村务的忽视,村委会职能的偏离原因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经济结构和类型,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村级社区权力的配置、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及效能,也影响着村民的公共参与方式,并且,对村庄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经济环境,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量的多少,主要是经济体制即经济资源的制度化配置方式,经济越发达,选举越成功, 反之则较差,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经济,有利,宗族,不利,建立在家族宗族基础上的村民自治实际上是“人治” 家族体系固有的排斥情结和保守色彩与现代法治精神是格格不入,宗族因素

7、是村民自治可以借助的本土资源。对这一传统社会组织架构的再利用可以降低自治的动员成本,并使村民的意志表达得更集中有力 只要一方面切实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民主选举制度,把各宗族的斗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的执法力度,乡村宗族间的恶性群体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因素分析宗族,1、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衔接问题,2、两委之间的矛盾问题,其他问题,经济组织,农村社区与经济混合性经济组织,如乡镇供销合作社、农机站等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如乡、村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事业组织,依据组织功能和性质划分: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组织、农村基层文化事业组织、农村基层科技事业组织、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组织、农村基层体育事业组织,,群团组织,类型: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妇联等 2、新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协会、农会等】 3、村民自己组织的群众组织,如红白理事会等 特征:群众性、中介性、自主性、开放性、民间性。,宗族组织,1、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同宗同族人组成的社会组织。 2、主要宗族活动:建筑、宗庙、宗祠;祭祀祖先,制定族规,举行节日活动,组织生产互助和扶贫济困。 3、特征:隐蔽性,非正式性,只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政治、经济实体。,宗教组织,特点: 长期性 群众性 民族性 复杂性 国际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