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889617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58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CDP CDP 油 气 储 运 项 目 设 计 规 定 油 气 储 运 项 目 设 计 规 定 CDP-G-PC-PL-008-2009/B CDP-G-PC-PL-008-2009/B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 2009-12-21 发布 2009-12-31 实施 2009-12-21 发布 2009-12-3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 发布 I 目 次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规定2 5 路线5 6 路基9 7 路面.11 8 桥涵.14 9 路线交叉.15 10 安全设施16

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与四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表.17 附件 条 文 说 明.19 II 前 言 前 言 为明确油气管道伴行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指标和要求,使管道伴行道路设计有章可依,提高管 道伴行道路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确保管道伴行道路布设合理、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适 用、安全可靠,特制订本规定。 油气储运项目设计规定(Code for Design of Oil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Project,简称 CDP)包括标准格式、标准清单、技术规格书、设计指南、设计模块、索引和管理 程序七类文件,本规定属设计指南类文件。 本规

3、定共分 10 章,其主要内容有:范围、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原则、路线、 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安全设施。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起草单位: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张春杰 郑 鑫 陈文国 井懿平 卜祥军 张振勇 孙宏权 张 科 马学海 本规定主要审定人:冯力胜 孟国忠 杨仁金 陈天才 张维斌 张 炯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联系人:张春杰 联系电话:0316-2073748 电子邮箱: 本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反馈

4、至: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咨询中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甲 311 号院中国石油管道大厦 9 层、邮政编码 100053 联系人:陈怡静 联系电话:010-69217707 电子邮箱: CDP-G-PC-PL-008-2009/B 1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 油气管道伴行道路设计规定 1 范围 1.1 本规定适用于低于四级公路标准新建和改扩建的管道伴行道路设计。临时修建的施工便道, 可参照本规定进行设计。 1.2 伴行道路根据其功能和设计速度可分为主路和支路。 1.3 伴行道路建设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 求,并参照现行的

5、其它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 1.4 伴行道路排水设计参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中有关四级公路的条款执行;环 境保护设计参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中有关四级公路的条款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J22-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JGJ 100-1998 汽车库建筑设计

6、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J 018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C10 公路勘测细则 JTG/T D65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 JTJ/T 006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 27

7、5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管道伴行道路 pipeline road 管道伴行道路 pipeline road 修建在油气管道附近,主要服务于油气管道施工和运营车辆通行的道路。 CDP-G-PC-PL-008-2009/B 2 3.2 伴行道路主路 pipeline arterial road 伴行道路主路 pipeline arterial road 管道伴行道路中起骨架作用的道路,主要用于管道沿线长距离运送管材、运营巡线及维抢修 等。 3.3 伴行道路支路 pipeline branch road 伴行道路支路 pipelin

8、e branch road 管道伴行道路中连接主路与管道线位的道路,主要建于地形困难段或通往管道穿跨等控制 点。 3.4 砂石路面 sand aggregate pavement 砂石路面 sand aggregate pavement 是以砂、石等为骨料,以土、水、灰为结合料,通过一定的配比铺筑而成的路面。 3.5 泥结碎石路面 clay-bound macadam pavement 泥结碎石路面 clay-bound macadam pavement 以碎石为骨料,粘土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碾压,依靠碎石的嵌锁和粘土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 面 3.6 水结碎石路面 water-bound maca

9、dam pavement 水结碎石路面 water-bound macadam pavement 石灰岩类碎石层经洒水碾压,依靠碎石的嵌锁的石粉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面。 3.7 泥灰结碎石路面 clay-lime bound macadam pavement 泥灰结碎石路面 clay-lime bound macadam pavement 以碎石为骨料,一定数量粘土和石灰作粘结和填充料、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 3.8 级配砾(碎)石路面 graded gravel or macadam pavement 级配砾(碎)石路面 graded gravel or macadam pavement 砾(

10、碎)石集料和土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管道伴行道路主要供油气管道施工和运营车辆通行,属于专用道路。 4.1.2 管道伴行道路应尽量依托现有道路,如有特殊要求,经建设单位批准,可按交通部门相 应等级公路或当地道路设计标准执行。 4.1.3 管道伴行道路设计时应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重视水 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道路建材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 4.1.4 管道伴行道路建设应满足管道施工和运营维护车辆交通运输的需要。对管道建设期间的 超限货物运输,可根据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4.1.5 管

11、道伴行道路应分两阶段建设,第一阶段满足管道施工要求;第二阶段在管道施工结束 后,对第一阶段道路进行整修满足管道运营维护要求。 4.1.6 现有道路改扩建成伴行道路时,应充分、合理利用现有道路和桥涵等工程。当原有道路 不能利用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管道伴行道路设计。 CDP-G-PC-PL-008-2009/B 3 4.1.7 伴行道路设计时应考虑建成后道路维护的需要。 4.2 伴行道路修建原则 4.2.1 结合管道路由,调查管道所经区域交通状况,沿管道敷设方向连续 10km 以上或满足表 1 所包含的带状区域内无交通依托或依托差,应考虑新建或改扩建管道伴行道路。 表1 管道两侧区域 地形

12、平原 丘陵 山地 管道两侧(km) 5 3 2 4.2.2 管道伴行道路与现有道路网相接线后,应能够覆盖整个管道线路的主要部分。 4.2.3 需要修建管道伴行道路时,应优先考虑修建主路,当展线困难、工程量巨大时可考虑修 建伴行道路支路。 4.2.5 伴行道路修建于地形特别复杂或沿河傍山地段,工程规模较大或易受自然环境影响难以 长期保留时,宜修建伴行道路支路。 4.2.6 通往穿跨越控制点的道路,宜修建管道伴行路支路。 4.3 控制要素 4.3.1 管道伴行道路设计时采用的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规定如表 2。 表2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m) 总宽(m) 总高(m) 前悬(m) 轴距(m)

13、 后悬(m)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 4.3.2 管道伴行道路设计速度规定如表 3。 表3 设计速度 管道伴行道路类别 主路 支路 设计速度(km/h) 15(10) 10 注:注:主路的陡峻段、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段以及回头曲线段,设计速度可采用 10km/h;支路在回头弯处 设计速度可采用 5km/h。 4.3.3 建筑界限 管道伴行道路建筑限界应符合图 1 要求。 图 1 伴行道路建筑限界 图中: W 行车道宽度,单车道采用 3.5m,双车道采用 6m; CDP-G-PC-PL-008-2009/B 4 L 侧

14、向宽度,采用 0.25m; B 净空宽度,单车道采用 4.5m,双车道采用 6.5m; H1边部净高,采用 4.0m; H 净空高度,采用 4.5m; E 建筑限界顶角宽度,采用 0.5m。 注:注:建筑界限应包括错车道和道路加宽的宽度。 4.3.4 伴行道路用地范围 4.3.4.1 道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边坡截 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0.5m 的土地为其用地范围。 4.3.4.2 在风沙、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措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用地范围。 4.3.4.3 改建道路可参照新建道路用地范围的规定执行。 4.3.5 抗

15、震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或等于 0.05 地区的伴行道路,除有特殊要求外,可采用简 易设防。 b)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等于 0.10、0.15、0.20、0.30 地区的伴行道路,应进抗震设计。 c)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或等于0.4地区的伴行道路, 应进行专门的抗震研究和设计。 d) 做过地震小区划地区的伴行道路,应按主管部门审批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进行抗震 设计。 4.4 料场设计要求 4.4.1 料场设计前应收集和调研各个标段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资料,初步确定可作为料场的 地点,同时查明各个料场筑路材料的储量,综合以下几个因素选定料场位置: a) 料

16、场不应占用良田,应远离高压线、通讯线路和村庄,选择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离三 相电源较近处。 b) 料场宜结合土地平整傍山或结合河道治理临河。 c) 排水困难路段宜与道路排水工程结合。 d) 料场的位置宜选在各个标段的中段。 e) 料场选址应与当地协商。 4.4.2 料场的面积应根据各个标段所用材料的方量、设备占地面积、临时堆料面积及值班室等 建筑的大小综合确定。 4.4.3 伴行道路竣工前应对料场地表恢复地貌或复耕,但结合河道设置的料场和结合道路蓄水 池设置的料场可不予以恢复。 4.5 勘测范围及要求 4.5.1 测量范围 a) 平原微丘区伴行道路: 平面测量为道路中线两侧分别不小于 30m; 平原区每隔 100m 测一 处横断面,微丘区每隔 50m 测一处横断面,测量宽度为道路中线两侧分别不小于 15m。 b) 山岭重丘区伴行道路:平面测量为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