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8889069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十: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7考,分值28分2015广东,10,4分2015浙江,9、10,8分2013北京,5,4分2013山东,5,4分2013广东,10,4分2013浙江,7,4分2013安徽,28,4分大气的收入过程和气温高考考查的高频率的考点,各试卷每年都有涉及,重点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系数为0.7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该考点为高考必考内容,主要通过生活中自然现象或热点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地理原理的应用和气温,对气温的考查主要

2、考查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广东文综,10,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称之“阳伞效应”,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相对应。主要原因在于火山爆发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很大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高纬度地区的极光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低,地面长波辐射减弱。【答案】D 【考点透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1大气的受

3、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近地面的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即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应用(1)分析昼夜温差大小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2)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

4、的影响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考点规律揭秘分析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方法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逆温现象及其危害(1)逆温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如右图)。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气体对流运动较弱,这也叫逆温现象。(2)逆温的危害

5、: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示例1】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下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 C. D.【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

6、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答案】A3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影响因素全球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较曲折: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较平直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高原、

7、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地形(地势高低);洋流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4.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

8、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随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地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高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1月;海洋最高气温8月、最

9、低气温2月。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1月、最低气温7月;海洋最高气温2月、最低气温8月。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一般来说,受大陆性影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大陆腹地),气温年较差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陆地大于海洋;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平原大于山区;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区;山区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示例2】(2015河南洛阳统考)读某区域1月等温线及河流分布图,完成题。已知图中a与b的温差为5,b等温线的数值为A0 B5 C10 D-5甲地附近等温线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 B地形 C纬度 D.大气环流【解

10、析】第题,根据河流流向知,该区域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低,所以该区域气温主要受地形影响,从四周想中部降低。图中等温差为5,因此图中与a线相邻的等温线值为-5,所以b等温线的气温数值为0。第题,甲地位于河源、山区,受地形变化的影响,气温变化较大,所以等温线密集。【答案】A B【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5浙江文综,9、10,8分)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

11、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2.(2013北京文综,5,4分)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则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3.(2013山东文综,5,4分)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

12、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4.(2013广东文综,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5.(2013浙江文综,7,4分)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

13、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6.(2013安徽卷,28,4分)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 多云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北京丰台质检】图下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回答第1题。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A.强 B.弱 C.弱 D.强【2015贵州适应性考试文综一】某校学生中午做图1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候同时测玻璃

14、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北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据此完成23题。2.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A.太阳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吸热弱 D.沙土增温的影响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A.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大气的温室效应【2015上海普陀区一模】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回答45题。4.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5.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文综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C1 C4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7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