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888919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赛项 理论样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2014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华茶艺技能中华茶艺技能”赛项赛项理论样题理论样题 第第 1 1 套套 1. ( 擂茶擂茶 )在宋代的名称叫茗粥。 2. 用黄豆、芝麻、姜、盐、茶合成,直接用开水沏泡的是宋代( 豆子茶豆子茶 )。 3. 宋代斗茶主要内容是看( 汤色与汤花汤色与汤花 ) 。 4. 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 大观茶论大观茶论 )。 第第 2 2 套套 1.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酸碱度 PH 值在( 4.54.5- -5.55.5 )之间的土壤 中生长。 2. 形成绿茶清汤绿叶品质特征的重要加工工序是( 杀青杀青 ) 。 3. 红茶

2、、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 红茶甜香,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红茶甜香,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 香香 )。 4.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王褒僮约王褒僮约 )中“武阳买茶,烹茶 尽具” 。 第第 3 3 套套 1. ( 盖碗盖碗 )称之为“三才碗” ,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2.从茶叶外形评判茶叶好坏的因子主要包括( 匀整度、色泽、香气匀整度、色泽、香气 、净度、净度 ) 。 3. 泡茶过程中温壶或杯的目的是 ( 提高壶(杯)的温度,同时使茶具得到再提高壶(杯)的温度,同时使茶具得到再 次清洗次清洗 )。 4. 在各种茶叶的冲泡程序中,( 茶叶用量、水温、浸泡时间茶叶

3、用量、水温、浸泡时间 )是冲泡技巧中 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第 4 4 套套 1. 由于舌头各部位的味蕾对不同滋味的感受不一样,在品茶汤滋味时,应( 将将 茶汤在口中停留、 与舌的各部位打转后茶汤在口中停留、 与舌的各部位打转后 ),才能充分感受茶中的甜、 酸、 鲜、 苦、 涩味。 2. 茶叶中含有( 600600 )多种化学成分。 3. 在茶艺服务中接待马来西亚客人时,不宜使用( 黄色黄色 )茶具。 4. 在茶艺服务接待德国客人时,不要向其推荐( 核桃核桃 )茶点。 第第 5 5 套套 1. 西湖龙井的产地是( 杭州杭州 )。 2.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 碧螺春碧螺春 )的产地。 3. 碧螺春

4、的香气特点是( 鲜嫩带花果香鲜嫩带花果香 )。 4. 特一级黄山毛峰的色泽是( 象牙色象牙色 )。 第第 6 6 套套 1. 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有( 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 )等。 2. 盖碗又称之为“三才碗” ,蕴含( 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 )的道理。 3. 武夷岩茶是( 闽北闽北 )乌龙茶的代表。 4. 冻顶乌龙茶香气特点为( 兰花香与乳香交融兰花香与乳香交融 ) 。 第第 7 7 套套 1. 白茶的主要香气特点是( 毫香毫香 )。 2. 普洱熟茶内质特点是( 具有独特陈香具有独特陈香 ,滋味醇厚,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汤色红

5、浓 ) 。 3. 茶具款识印有“福” 、 “寿”的是( 民间窑民间窑 )产品。 4. 咸丰时民间窑茶具款识印( 篆书篆书 )章盛行。 第第 8 8 套套 1. 明代制壶“ 四名家 ”是(董翰、赵梁、元锡、时朋 )号称。 2. 在紫砂壶上镌刻书画、题铭,融砂壶、诗文、书画于一体是( 曼生壶曼生壶 )的特 点。 3. 中国红茶种类可分为( 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 。 4. 潮汕工夫茶必备的“四宝”中的“若琛杯”是指精细的( 白色小瓷杯白色小瓷杯 )。 第第 9 9 套套 1. “列器备茶”是潮汕工夫茶茶艺演示的( 第一道第一道 )程序。 2. 潮汕工夫茶茶艺中“烫

6、壶温盅”的目的是( 提高茶壶和茶盅的温度提高茶壶和茶盅的温度 )。 3. 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各泡( 茶汤浓度茶汤浓度一致一致 )。 4. 香港的早茶一般为一壶茶配合吃少量的食物,称之为饮茶的( 一盅两件一盅两件 )。 第第 1010 套套 1. 香江茶艺中泡茶时将茶汤倒在壶外壁,日久后茶壶的色泽会变得( 古雅厚古雅厚 润润 )。 2. 台湾“吃茶流” 茶艺程序中“摇壶”的主要目的是( 促进茶香散发促进茶香散发 )。 3. 台湾“吃茶流” 茶艺程序中“浇壶”的主要目的是( 保持茶壶温度保持茶壶温度 )。 4. 台湾 “吃茶流” 茶艺程序中 “干壶” 的主要目的是( 避免壶底水滴落杯中避免

7、壶底水滴落杯中 )。 第第 1111 套套 1. 台湾茶人称斟茶为( 投汤投汤 ) 。 2. 茉莉花茶艺闻香的方法称为( 鼻品鼻品 )。 3. 150mL 的绿茶标准审评杯,审评茶时投绿茶茶量( 3g 3g )。 4. 审评红、绿、黄、白茶的审评杯碗规格,( 杯容量杯容量 150150mLmL, ,碗容量碗容量 200200mLmL )。 第第 1212 套套 1. 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浙江龙泉浙江龙泉 )。 2. 景瓷宜陶是( 明代明代 )茶具的代表。 3. 江西景德镇瓷器素有( 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的美誉。 4. 在茶艺演示冲泡茶叶过程中的基本程

8、序是: ( 备器、 煮水、 备茶、 温壶或杯、备器、 煮水、 备茶、 温壶或杯、 置茶、冲泡、奉茶、置茶、冲泡、奉茶、 收具收具 )。 第第 1313 套套 1. 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 儿茶素儿茶素 )。 2. 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及采用的品饮方式因人而异,以饮用( 红茶红茶 )的人最多, 饮法与英国人类似。 3. 埃及人喜欢喝在茶汤中加( 蔗糖蔗糖 )的浓厚醇洌的红茶。 4. 当日本宾客到茶艺馆品茶时,茶艺师应注意不要使用( 荷花荷花 )图案茶具。 第第 1414 套套 1. 茶艺师在接待外宾时,要以( 民间外交官民间外交官 )的姿态出现,特别要注意维护国 格和人格。 2. 普洱茶主产于(

9、 云南云南 )省。 3. 君山银针属于( 黄茶黄茶 )类。 4. 乌龙茶艺持杯方法喻为( 三龙护鼎三龙护鼎 )。 第第 1515 套套 1. 南疆的维吾尔族喜欢用( 铜制铜制 )的长颈茶壶烹煮清茶。 2. 潮汕工夫茶茶艺中“干壶置茶”是指( 茶叶放进干热的茶壶中茶叶放进干热的茶壶中 )。 3. ( 擂茶擂茶 )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客家人聚居区。 4. 罐罐茶可分为( 面罐茶和面罐茶和油炒茶油炒茶 )两种。 第第 1616 套套 1.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 一苦二甜三回味一苦二甜三回味 )。 2. 制作酥油茶一般采用( 砖茶砖茶 )。 3.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茶经茶经 )。 4.

10、 茶树扦插繁殖后代的意义是( 能充分保持母株的能充分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性状和特性 )。 第第 1717 套套 1. 紫砂茶具的特点是( 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 ) 。 2. 瓷器茶具按色泽不同可分为( 白瓷、青瓷和黑瓷白瓷、青瓷和黑瓷 )等。 3. 冲泡普洱茶适宜的水温是( 9595以上以上 ) 。 4. 陆羽茶经指出:其水,(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第第 1818 套套 1. 用红碎茶冲泡调饮红茶时,用水量一般以每克茶( 7070- -8080mLmL )为宜 2. 雨花茶的干茶色泽是( 深绿深绿 )。

11、 3. 西湖龙井冲泡置茶一般采用( 下投法下投法 )。 4. 西湖龙井以(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四绝闻名于世界 。 第第 1919 套套 1. 擂茶主要原料是( 茶叶、生姜、生米茶叶、生姜、生米 ) 。 2. 冰茶的原料茶,常用的以红碎茶为主,主要目的是( 便于茶汁快速浸出便于茶汁快速浸出 )。 3. ( 蒙古族蒙古族 )盛装奶茶的高筒茶壶称“温都鲁” ,一般用桦木制成,圆锥形,壶 身有四五道金属箍,箍上刻有各色花纹。 4. 被誉为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是( 潮汕工夫茶茶艺潮汕工夫茶茶艺 ) 。 第第 2020 套套 1. 潮汕工夫茶茶艺中“烘茶冲点”中的“烘茶”是( 靠

12、水温来烘茶靠水温来烘茶 )。 2. 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 100150mL 的玻璃杯,投茶量为( 2 2- -3g3g )。 3. 擂茶主要原料是茶叶、生姜、生米,又称为( 三生汤三生汤 ) 。 4. 将乐擂茶常在配料中加一些淡竹叶、金银花,其作用是( 清热解暑清热解暑 )。 第第 2121 套套 1.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对种植纬度的要求是( 南纬南纬 4545与北纬与北纬 3838间间 ) 。 2.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通常最适宜生长的气温是( 1818- -2525间间 ) 。 3. 优等工夫红茶的香气应具有( 甜香甜香 ) 。 4. 牛奶红茶调饮冲泡法中,调饮的方法是( 将

13、茶汤过滤,再加牛奶和糖将茶汤过滤,再加牛奶和糖 ) 。 第第 2222 套套 1. 宋朝斗茶风盛,要求“茶叶色泽贵白”,所以要求茶盏色为( 黑色黑色 ) 。 2. 红茶的英文是( Black teaBlack tea ) 。 3. 关于茶馆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的( 封氏闻见记封氏闻见记 ) 4. 冰茶的原料以( 茶叶和糖茶叶和糖 )为主,还可根据个人爱好添加牛奶或柠檬等不同 配料。 第第 2323 套套 1. 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散茶散茶 ) 。 2. 属于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 渥堆渥堆 ) 。 3. 雨花茶是( 针形针形 )名优绿茶的代表。 4. 黑茶的加工工

14、艺为( 鲜叶鲜叶- -杀青杀青- -揉捻揉捻- -渥堆渥堆- -干燥干燥 ) 。 第第 2424 套套 1. 潮汕工夫茶中必备的“四宝”是( 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杯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杯 ) 。 2. 潮汕工夫茶必备的“四宝”中的“潮汕炉”指( 红泥小火炉红泥小火炉 )。 3. ( 打油茶打油茶 )是侗族的饮茶习俗。 4. 宋代五大名窑是(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 。 第第 2525 套套 1. 不同季节的茶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是( 春茶春茶 )。 2. 在荷兰中国餐馆中,最受欢迎的茶是( 茉莉花茶茉莉花茶 )。 3. 摩洛哥人在日常的社交

15、鸡尾酒会上的三道茶的调制中,茶叶与糖的重量比一 般是( 1 1:10 10 )。 4. 韩国的茶道分为( 煮茶法和点茶法煮茶法和点茶法 )。 第第 2626 套套 1. 当日本宾客到茶艺馆品茶时,茶艺师应注意不要使用( 绿色绿色 )茶具。 2. (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 )的品质特征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3. 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主要树型是( 灌木型灌木型 ) 。 4. 目前世界上第一茶叶出口国是( 肯尼亚肯尼亚 ) 。 第第 2727 套套 1. 福建、广东、台湾主要生产加工的茶类是( 乌龙茶乌龙茶 )。 2. 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 山茶山茶 )科。 3. 茶树属于( 多年多年 )生植

16、物。 4. 茶树的树型主要有( 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 。 第第 2828 套套 1. 茶树的花一般为( 白色白色 ) 。 2. 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人工栽培茶树的国家是( 中国中国 ) 。 3.当今遍布五大洲约( 6060 )个国家或地区种茶。 4.世界上最主要的产茶国有(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 。 第第 2929 套套 1.目前产茶面积和产茶量最大的国家是( 中国中国 ) 。 2.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涉及到的神话人物是( 神农氏神农氏 ) 。 3.人们常说“祝您年逾茶寿”,茶寿是指( 108108 )岁。 4. 干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 18%18%- -36% 36% ) 。 第第 3030 套套 1. 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