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888641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一、地下管线加固措施按设计要求对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加固,要求各管线单位出示地下管网图,并进行旁站指导。采取拆改和悬吊两种措施。(一)、拆除改移措施对需拆除改移的管线,由专业部门承担,我们将遵照业主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积极配合协助。(二)、悬吊措施1.施工前应调查所有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着重查明悬吊管线种类、规格、埋深、材质、接头型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2.管线悬吊必须事先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获得甲方、监理认可,同时与管线主管单位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3.支托结构必须座落在坚实的、稳定可靠的支墩上。4.管线应在其下面的原状土开挖前支吊牢固,并经

2、检查合格后,再采用人工开挖其下部土方。5.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刚性悬托管线进行监测,管线上观测点的数量,应征求管线主管单位的意见,一般应在每节管线上设一观测点,观测标志可用抱箍直接固定在管线上。6.工程施工时,不得碰撞管道悬吊系统或利用其做起重架、脚手架或模板支撑。7.悬吊管线应依据管线的类型分别设立一定的安全保护区域,严禁机械设备靠近。8.基坑回填土前,悬吊的刚性管线下应砌筑支墩加固,防止下沉,并按设计要求恢复管道和回填土。9.在具体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监测,并通过与管线基准值的对比分析来掌握管线的实际状况,并反馈信息,及时、灵活地调整施工工艺。10.管道附近禁止停放各种机械及堆放杂物。二、地上

3、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一)、进场前,积极配合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用地范围及场区范围内必须保存的树木、广告牌、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移交工作,并签署移交文件,采用量、测、拍照、录像等手段做好原始记录。(二)、建立责任制、将地面设施、建筑物的保护落实到人。(三)、施工中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控量测,以掌握建筑物动态的沉降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和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基坑周边土体位移。(四)、对树木、路碑、广告牌、电线杆等设立围档并挂牌,安设夜间亮光标志,确保其不被碰破、撞倒等。(五)、对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要做好防振措施,避免振动噪声污染以及振动破外。道路工程附属设施主要施工方

4、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附属设施包括:缘石、侧石和人行道花砖安装。所有预制构件使用建设单位指定的成品。建设单位如无指定,则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进场后经过外观质量检验,要求色泽一致,无掉边、断裂等现象。成品构件运到现场沿路线分开摆放,避免二次倒运。(1)人行道面块施工:人行道面块安装过程首先定线,即挂线定出花砖边线、边部标高线,每5m钉钢钎并将线拉紧。用以控制面块安装时的边部位置和顶面标高。由于人行道较窄,安装面块时只两侧定线即可,从而确定了路面的横坡。施工时由一端沿路纵向安装,并随着安装沿路横向拉一根线,该线两端挂于纵线上,用以控制安装时的路面标高和横坡。安装前先铺设3cm的水泥砂浆调平层,

5、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好调平层的平整度、压实度和顶面标高。之后安放面块,面块要用胶皮锤用力击打,使下面砂浆密实。面块接缝应严密一致,顶面应平整无错台。安装一定面积的成品后进行清扫,表面可撒布细砂,再人工扫入缝隙中,之后适当洒水养护。人行道面块在与相邻单位入口连接部位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所示控制好坡度的变化,要做到线形美观,接口顺畅。(2) 侧石及缘石施工:构件制作及检验:侧石由花岗岩石材场预制,规格、尺寸要满足设计要求,产品运到现场后,要进行检验,要求色泽一致,无掉边、断裂等现象,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侧石的安装:a、侧石安装工序在石灰粉煤灰碎石下基层摊铺完成后进行。根据施工图确定的侧石平面位置,

6、依次量出路面边界,进行边线放样,定出边桩。钉桩直线部分桩距1015m,弯道部分桩距510m,路口处桩距15m。按路面设计纵坡和侧石纵坡相平行的原则,计算出侧石顶面标高值,并在实地挂线测量放出侧石顶面基线。b、侧石用2cm水泥砂浆铺底,支设钢模现浇C15混凝土做后戗,模板要挂线调直并支设牢固,确保浇筑后的侧石线型顺畅,相邻侧石接缝必须平齐,缝宽一致。、要求缘石安放稳固,做到线型直顺,曲线圆滑;顶面平整无错牙,勾缝饱满严密,整洁坚实,无飞刺。道路工程附属设施质量保证措施一、认真审查图纸,项目各专业工程师组织质量员、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安全员认真学习图纸,熟悉施工和验收规范、标准,了解设计意

7、图,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指导工程施工。二、坚持技术交底制度,项目各专业工程师对各种管道、线路等非主体结构工程进行详细的交底,明确施工要求、技术措施、质量标准、安全目标,确保工程施工安全、质量一次达标。三、各种管道的连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和验收规范规定执行,对管道连接、割口对焊,由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检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各种管道支架件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对管道位置要弹线放样,支架件加工要按图、按施工部位专业加工,确保管道支架及管道安装达到质量、安全要求。五、对预埋件应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规定,先设计后加工,确保预埋件加工质量、安全,为施工安装创造良好的基

8、础。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凡污染或损伤已完工部位的,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七、预埋件、预留孔位置由中心线及实测标高严格控制,中心线严格按双检制度进行,未经复核的中线不准使用,施工应进行测量确定预埋件、预埋孔洞的中心位置,外轮廓线要求精确到毫米。八、在浇筑砼前,对预埋件位置再次进行检查、调整,自检合格后由质量工程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由总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进行签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在砼浇筑振捣时,不得随意碰撞预埋件,并采取措施保证孔壁砼密实。九、拆模时要认真仔细,脱模后及

9、时做好预留件的竣工测量,对孔口尺寸、孔壁垂直误差超出规范要求的应尽早修复并随时保护。31各工序的协调措施一、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本工程的各配套单位的协调会议,以利工程顺利进行。组织有关人员实地勘测,搞清地上建筑和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必要时进行地下物勘探工作和拿出迁改或保护方案。二、设计图纸和资料沿线各种地下等隐蔽设施及地上构筑物、周边建筑必须按设计到具体单位和人员,以保障施工现场周围构筑物的完好,并留原始记录要求指定范围与有关单位联系,弄清具体种类尺寸、位置、高度、层层交待清楚,落实。三、由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技术部执行,专门负责工序的协调工作,工程技术部按工程的进度、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工序

10、的施工。四、工程技术部随时掌握和控制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人力、材料、机械的平衡调配,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减少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和损伤,凡污染或损伤已完工部位的,在下道工序开工前,必须制定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否则不能施工。六、进场后,以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先难后易,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工序安排。按照各专业管线进场次序依次做好准备,为配套工程的顺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出槽土方、回填、加固、清理等工作后进入道路结构层的施工,车行道石灰土成型后再进行人行道开槽,做结构,同时配合排水施工单位做支管,井边回填工作,石灰粉煤灰碎石施工完成后,可码侧石、缘石、铺花

11、岗岩面砖以及车行道铺油工作。七、在施工过程中,以统筹兼顾、快速运作、平行流水、交叉作业来协调工序的流程。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调,保证工程的安全、工期及质量的目标实现。八、上一道工序完工后,由专职质量员组织该工序的责任人和下道工序的责任人联合检查该工序,合格后由相关工序责任人和专职质量员签字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九、各工序必须活儿完料尽,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十、工序交接时,前道工序必须与下道工序做好交底工作。冬季施工防护措施:(一) 混凝土配制和搅拌的技术要求:冬期施工所用砼应采用低水灰比,低坍落度其和易性好的砼。1.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水灰

12、比不宜大于0.5。采用蒸汽养护时,宜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2. 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和成后所需要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只保温,不得加热。各项材料需加热的温度不超过下表规定:拌和水及骨料最高温度()项 目拌和水骨料强度等级小于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8060强度等级不小于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6040注: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应与80以上的直接接触。投料顺序为先投骨料和已加热的水,然后再投入水泥。3. 冬期搅拌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带

13、有冰雪和冻结团块。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塌落度;投料前,应先用热水冲洗搅拌机,投料顺序为骨料、水,搅拌,再加水泥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时延长50%。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二)混凝土养护的技术要求:1. 我们拟选用蒸汽加热法养护混凝土。2.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降温,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3.混凝土的升降温度速度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加热养护混凝土的升降温速度(/h)表面系数(m-1)升温速度降温速度65106105注: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面系数系指结构冷却面积(m2)与结构体积(m3)的比值。4. 升温及降温期间每小时1次,恒温期间每两小时1次。5. 室内外环境温度,

14、每昼夜定时4次。雨季施工防护措施:(一)材料雨季防护措施: 原材料:材料场要选在地势较高或不积水的位置,对钢筋、金属管材,袋装水泥要放在平台上,使之距离地面50厘米以上,并做好苫盖。雨后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防止被污泥污染。 (二) 道路施工雨季施工措施: 1、项目经理部实行雨季干部值班制度,设兼职气象员负责搜集各级气象预报部门的气象资料,把天气预报情况与施工安排结合起来,为保证雨季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做好信息保证。 2、进入雨季前,要详细调查施工范围内沟渠的来龙去脉,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沟渠要进行截流,保证下雨时雨水不会汇流到施工场地内。 3、雨季施工要适当缩小工作面,尤其是路基土的施工尽量做到当

15、天摊铺、当天碾压成型,并随时完善地表水排泄系统。保证雨后无积水现象。 4、开挖基槽后要找好地表水的出路,做好排水沟,保证雨水能及时排除。 5、摊铺但没有碾压成型的素土遭雨淋后,雨后碾压前要测定其含水量,必要时要翻拌晾晒,以保证路基的质量。 6、施工现场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设置防雨罩具及漏电保护装置,临建和堆物与高压线之间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漏电伤人事故。 7、雨后要及时排除和清理施工现场的积水、烂泥,以保证过往行人的方便和安全。8、进入雨季前,应对全体职工做好雨季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的专题教育,尤其是要提醒施工人员雷雨天气不要在高压杆,大树等易遭雷击的物体下面避雨。9、低洼地段的土质路基、工程地质不良路段应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 10、雨季修筑路堤,应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实和整平,每层填土表面应筑成3-4%的施工横坡以利排水。雨前和收工前应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