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881411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据周礼记载,诸侯见到周天子要行“稽首”礼,稽首就是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再起身,动作很大,相对缓慢。这种礼节只用于见天子。由此可见“稽首”礼A.开创了周的礼乐制度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削弱了诸侯的自主权D.加强了周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材料反映了诸侯见周天子时要行表示臣下的大礼,这实际上是在强化周天子的权威性,B项正确。“稽首”礼虽属于周代的礼制,但并不能说明这开创了礼乐制度,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诸侯的自主权及周对地方的控制无关,C、D项不

2、符合题意。 2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主要使用耒耜及铲、锄等小型的铁制农具进行耕作。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C.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D.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材料中的“个体自耕农”是个体小农,中国古代的个体小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而大型铁农具和耕牛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尤其是耕牛还需要长期饲养,这使财力有限的小农家庭无力承担,加上小农具也便于精耕细作的小块土地的生产,故小型农具的使用很普遍,D项正确。A本身说法有误;材料信息是“汉代”,当时虽有战争,但不是长期

3、的,且战争与使用小型农具无必然的联系,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备注】春秋战国以后,铁犁和牛耕技术虽得到了推广,但这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小农经济下个体小农的财力所限,中国古代铁犁和耕牛的家庭拥有量是较低的。3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政治。材料中的“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C项正确;规范各级官员数量与防范官员腐败无

4、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而不是用人标准,D项错误。【备注】唐代规范官员编制有利于防止冗官现象的产生,这与防止官员腐败有区别。4“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文化。小说、戏曲是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因而蕴含了反叛意识,与主体意识不符,C项正确。小说和戏曲虽有反对理学的内容,但这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小说和戏曲中既有反封建的精神

5、,也有维护封建的内容,“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的说法太绝对,B项错误;当时虽有反封建的要求,但并非民主意识,D项错误。 5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标题为西方和东方的漫画,漫画中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说:“我会按要求补偿的!”材料中所说的“补偿”是指A.允许开放广州等地为通商口岸B.将山东划分为德国的势力范围C.允许德国人在通商口岸设工厂D.允许在北京使馆界驻扎德国军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漫画的时间和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跪着请求,符合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屈服于列强的特征,此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列强可以在北京使馆界驻扎军队,D项正确。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德国无

6、关;德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且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完全屈服,B项错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错。 6据记载,著名实业家张謇所办的大生纱厂,1912年后出纱顿增,获利之丰为近七年来所未有。1913年,盈利又比上年增加。1914年,又添购纺纱机两万锭,织布机四百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胜利的推动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国内的政局并不稳定,先有二次革命,后有军阀混战,错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至1936年,错误。故选C。 7“20世纪

7、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城市居民一切以单位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材料信息没有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B、D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 8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

8、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外交。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这是多边外交政策的体现,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备注】虽然教材强调了中国现代多边外交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但多边外交体现的是全方位的外交,不能只认准联合国。9罗马共和国早期“宪令”中的规定有绝对排斥外国的原则,外国人或归化者不能进入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

9、任何机构中。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宪令”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B.刻意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C.导致了罗马国家走向分裂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据材料中的“绝对排斥外国”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宪令”是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此法为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而排斥外邦人,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平民与贵族的斗争,A项错误;罗马后来由共和国走向了帝国,C项不符合史实;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材料体现不出,D项错误。 10他的学说使得传统的静态自然崩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宇宙图景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形式都是通过自然的过程而产生的,不是神创的。该“学说”A.总结了自然界运动的客观

10、规律B.推动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究C.彻底否定了封建宗教神学思想D.提高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之前,宗教的“神创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只是按上帝已设计好的秩序在运行,而进化论把这种静态的世界改变成了自然万物都在不断演化发展的动态世界,因而材料所述是进化论。进化论提高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D项正确。总结自然界运动规律的是牛顿力学,A项错误;推动人们对微观世界探究的是量子论,B项错误;进化论虽否定了神创学,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宗教神学,C项错误。【备注】此题易错选C项,主要是考生没有准确地区别开宗教神学与神创学的差别。

11、11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时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困难,和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此观点客观上反映了A.美国政府机构过于庞大B.美苏争霸加剧了社会动荡C.美国经济已摆脱了危机D.凯恩斯主义已经逐渐失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材料中的“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说明里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说明了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12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

12、由此可知,此政策A.推动欧洲走向了联合B.加剧了世界市场的分裂C.缓和了法德两国矛盾D.促进了德国统一的实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对德国进行扶植的结果,苏联为对抗马歇尔计划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的分裂与对抗,B项正确。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与法德矛盾缓和的是法德和解,成立煤钢联营,A、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备注】马歇尔计划不仅是冷战政策,也是美国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政策,要注意其对西欧及世界市场的影响。二、综合题:共6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4

13、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

14、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摘编自

15、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答案】(1)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2)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追求最大规模效益的推动。变化: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由家庭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解析】第(1)问,先从材料中的“规章制度”“不得入厂”“罚款”“赔偿”等信息分析特点,再从机器的普及、城市化的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说明影响。第(2)问,先从材料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社会化”“过度竞争”“规模效益”等信息分析原因,再结合“规模分散”“大型股份公司”等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变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第三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