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指南(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881365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心肺复苏指南(1)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1)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1)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1)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5心肺复苏指南(1)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心肺复苏指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心肺复苏指南(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骨一科 张江辉,心肺复苏(CPR)概念,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时间就是生命,黄金四分钟,救治体系的组成,持续质量改进,院内心脏骤停生存链,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一、监测与预防,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依赖于专门的监控系统(例如快速反应小组或早期预警系统)来预防心脏骤停。,一、监测与预防,快速反应小组

2、能够有效减少心跳骤停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多由医师、护士及呼吸治疗师组成。,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确保现场对施救者和患者均是安全的。,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反应,01,呼吸,02,脉搏,03,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轻拍重喊,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10S内 同时检查 脉搏呼吸,二、识别和启动应

3、急反应系统,颈总动脉在喉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部分,位置较表浅,活体上可触及其搏动。,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用右手食指、中指触摸病人气管正中(男性患者可触摸到喉结后)再滑向颈外侧气管旁2横指处触摸颈动脉搏动。,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注意触摸颈动脉不宜用力过大,以免压迫气道造成呼吸道阻塞。,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 防止头部供血障碍或不足。,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心跳骤停,1,2,3,心搏停止,心室颤动,无脉电活动,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1)如果您是独自一人且没有

4、手机,则离开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取得AED,然后开始心肺复苏。,(2)如果周边有人请他人去拨打急救电话!自己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在AED可用后尽快使用。,二、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120,911,119,999,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体位,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体位,如患者面部朝下,应把患者整体翻转而不使其扭曲,即头、颈、肩、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原则上应尽量就地实施抢救, 而不是先搬动患者。,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方法,手掌根部为按压区 另一手掌根部重叠 十指

5、相扣掌心翘起 双臂伸直上身前倾 上身力量垂直向下,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胸部按压深度 5-6厘米(2-2.4英寸),注: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注: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三、即时高质量心

6、肺复苏,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中断时间限制在10s内。,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仰头抬颌法,对于没有头或颈创伤表现的患者,医务人员应该使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仰头抬颌法,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

7、用力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颌骨性部向上抬颌,使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推举下颌法,如果医务人员怀疑有颈椎损伤,就要使用推举下颌法而不能拉伸头部。,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推举下颌法,急救者保持双手置于患者头部两侧面部,双肘部支撑于患者头侧的平台。其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或下唇部,余指紧握其下颌角。然后双手抬举,使患者下颌向前向上移位。,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当推举下颌法不能保证开放气道时,还是应该采用仰头抬颌法。,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屏障装置呼吸 口对鼻及口对气孔通气 简易呼吸器通

8、气 声门上气道通气 高级气道通气,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1. 前提:开放气道; 2.方法:捏住患者鼻子,并口对口封闭; 呼吸时间超过1s; 正常呼吸; 3.评价:患者胸廓是否抬起; 注:如患者在第一人工呼吸后不能抬起,那么就需要重新用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再给予第二次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口对屏障装置呼吸,一些医务人员及非专业人员会较为抗拒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宁愿使用屏障装置。通过口对口通气而传播疾病危险的可能性很低,用或不用屏障装置进行人工呼吸都是合理的。当然使用及建立屏障装置时,施救者不能因此而延迟胸外按压。,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条件: 1.不能通过患者的口进

9、行人工呼吸(如口腔有严重损伤); 2.患者的口腔不能打开; 3.患者在水中; 4.口对口很难封闭;,口对鼻人工呼吸,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口对气孔通气人工呼吸,对象:需要人工呼吸的带导管气孔的患者(如气管套管); 方法:用儿科面罩在气孔上形成一个密闭环境; 局限: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口对气孔通气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通气,简易呼吸器通气(又称球囊-面罩通气)可以在没有高级气道时产生正压通气。 注:球囊-面罩通气应没有减压阀或能绕过减压阀;,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1)V型阀(单向阀) (2)PEEP阀 (3)减压阀 (4)皮囊 (5)氧气储气阀 (6)氧

10、气储气袋 (7)氧气导管,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氧气储气袋,皮囊,V型阀,减压阀,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呼吸皮囊使用前必须自检: 皮囊主体、储氧袋检查, PEEP阀检查 送气检查:封闭呼吸皮囊送气端,用力按压皮囊,正常情况下皮囊不能凹陷 进气检查:按压皮囊后,观察皮囊能否自动复原 呼气检查:皮囊接模拟肺,送气后观察模拟肺是否自动复原,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通气不推荐在单人CPR时使用。它应该由2名经过训练及有经验的施救者实施才最有效。一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把面罩密闭脸部,另一个人挤压球囊。两人都应该注意患者胸廓的起伏情况。 对于成人患者,施救者要使用一个成人(1 2L)的球囊以提

11、供大约600mL的潮气量。,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如果气道开放得好,并面罩与脸之间能密闭,要达到这个潮气量值,在用1L容量的气囊时要挤压大约2/3,而用2L球囊时则要挤压大约1/3。 只要患者没有建立高级气道,施救者CPR时就要执行30:2的按压通气循环。,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施救者在按压时要暂停通气; 当有可能时,医务人员要加用氧气(O2浓度40%,氧流量至少要10 12L/min)。,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声门上气道通气,喉罩(LMA) 食管-气管导管 喉管(King LT),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高级气道通气,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后,医务人员应每6-8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步。,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操作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效果,瞳孔由大到小; 出现自主反射; 出现自主呼吸; 口唇逐渐转红,紫绀减退; 颈动脉恢复搏动,上肢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心电图变化:出现交界区、房性或窦性心律,三、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