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76765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2018122512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17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方案二: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方案三: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方案四: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1所示)图1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

2、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改变滑块的质量。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2所示)图2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后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

3、一维碰撞实验(如图3所示)图3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数据处理1.速度的测量方案一:滑块速度的测量:v,式中x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方案二:摆球速度的测量:

4、v,式中h为小球释放时(或碰撞后摆起的)高度,h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由量角器和摆长计算出)。方案三:小车速度的测量:v,式中x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t为小车经过x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2.验证的表达式方案一、二、三:m1v1m2v2m1v1m2v2。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方案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2)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3)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

5、擦力。(4)若利用斜槽小球碰撞应注意: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例】某同学用图4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mv的矢量和在碰撞中是守恒的。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

6、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放置方向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图4(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cm;(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填选项号)。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B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D.测量G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3)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释放点越低,小球所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

7、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解析(1)用圆规画最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在里面,圆心位置就是小球落点平均位置。(2)A、B选项测量了两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有了水平射程才能表示两球在碰撞前后的速率,而质量是必须测量的,所以必须测量的是A、B、C。(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影响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有利于减小误差,故C正确。

8、答案(1)64.7(64.265.2)(2)ABC(3)C1.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半径为r,各球的落地点如图5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图5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小球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Nm1OMm2OP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OPm1OMm2ON解析在此装置中,应使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防止入射球反弹或静止,故A错误;入射球每次必须从斜槽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保证每次碰撞都具有相同的初动量,故B错误;两球

9、做平抛运动时都具有相同的起点,故应验证的关系式为:m1OPm1OMm2ON,D正确,C错误。答案D2.(201811月浙江选考)小明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装置如图6所示,悬挂在O点的单摆由长为l的细线和直径为d的小球A组成,小球A与放置在光滑支撑杆上的直径相同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碰撞后小球A继续摆动,小球B做平抛运动。图6(1)小明用游标卡尺测小球A直径如图7所示,则dmm。又测得了小球A质量m1,细线长度l,碰撞前小球A拉起的角度和碰撞后小球B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竖直下落高度h。为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图7(2)若A、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其周期(选填“小于

10、”“等于”或“大于”)粘合前单摆的周期(摆角小于5)。解析(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 mm,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可知,d14 mm80.05 mm14.40 mm。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a球碰前的速度可以由mgl(1cos )m1v得出,故还需要测小球B的质量m2,以及碰后A球的最大摆角来计算碰后a球的速度。(2)若碰后粘在一起形成新单摆,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知T2,摆球质量变大不会改变单摆的周期。答案(1)14.40小球B的质量m2,碰撞后A球摆动的最大摆角(2)等于3.(2018湖州模拟)某同学用如图8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轻质细线将小球1悬挂于O点,

11、使小球1的球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被碰小球2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将小球1从右方的A点(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小球2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1继续向左运动到C位置,小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到台面边缘水平距离为s的D点。图8(1)实验中已经测得上述物理量中的、L、s,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有_。(2)请用测得的物理量结合已知物理量来表示碰撞前后小球1、小球2的动量p1;p1;p2;p2。解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碰前和碰后小球1的速度,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计算碰后小球2的速度,最后根据pmv计算各个动量值。答案(1)小球1的质量m1、小球2的质量m2

12、、桌面的高度h、OC与OB的夹角(2)m1m10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9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图9(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选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选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 kg,小车B的质量为mB0.2 kg。

13、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Akgm/s;碰后(mAmB)v共kgm/s。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碰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纸带上的点应该是间距均匀的,故计算小车碰前的速度应选BC段。CD段上所打的点由稀变密,可见在CD段A、B两小车相互碰撞。A、B碰撞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打出的点又是间距均匀的,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的速度。(2)碰撞前:vA m/s1.050 m/s,碰撞后:vAvBv共 m/s0.695 m/s。碰撞前:mAvA0.41.05 kgm/s0.420 kgm/s碰撞后:(mAmB)v共0.600.695 kgm/s0.417 kgm/s由于0.4200.417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维碰撞过程中,两物体的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的和保持不变。答案(1)BCDE(2)0.4200.417结论见解析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